2022-01-19 22:30:08
來源:環球時報
據《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18日稱,全球鐵礦石巨頭力拓集團發布2021年生產經營報告,強調其發展前景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息息相關。得益于中國的經濟刺激政策,力拓在2021年緩解了由于其他市場經營不善造成的不利局面。中國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18日對《環球時報》表示,中國是澳大利亞鐵礦石最大的出口市場,力拓全球營收一半以上來自中國,中國市場空間以及進口絕對量上無可替代。因此,力拓值得在中國經濟發展中尋找進一步擴大市場的契機,同時中國也應該適當開發更多的戰略資源進口渠道。
2021,沒完成目標
《澳大利亞人報》18日報道稱,力拓報告顯示,2021年力拓集團的鐵礦石產量下降4%,至3.197億噸;出貨量下降3%,至3.216億噸,實際上沒有完成下調后的3.25億噸年度目標。力拓集團將下降原因歸結為“勞動力市場緊張”以及供應鏈問題,特別是由于澳大利亞實行嚴格的入境限制,使得勞工人數嚴重不足。同時,國際鋼鐵和設備制造商無法正常進行交付前的質量控制,導致多個礦山更換配套設備延遲,加劇生產不足的程度。
從2020年以來,力拓集團在管理方面屢次受挫。2020年5月,力拓集團在忽略一份關鍵考古報告的情況下,炸毀位于西澳大利亞皮爾巴拉地區哈默斯利嶺一片擁有4.6萬年歷史的巖石保護區尤坎峽谷,破壞了兩個史前巖石掩體。此事引起當地原住民和公眾的極大不滿,直接導致力拓集團多名高管被迫辭職。其中包括董事長西蒙·湯普森,以及首席執行官夏杰思和主管鐵礦石業務的2名主管。2021年12月,力拓集團宣布即將卸任的加拿大駐華大使鮑達民將于2022年4月加入力拓董事會,并于次月擔任董事長,填補湯普森辭職后留下的空缺。鮑達民在中國與加拿大關系因孟晚舟事件惡化后臨危受命,被加總理特魯多任命為駐華大使。
不過,力拓集團對2022年保持較高的信心,預計鐵礦石供應將實現增長。目前給出的2022年鐵礦石產量預測在3.2億噸至3.35億噸之間。
緊盯中國政策
力拓對2022年前景樂觀的主要支撐是中國市場。《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18日稱,力拓在其最新報告中表示,中國采取積極行動提振國內經濟活動,尤其是中國政府周一宣布的降息被視為過去數月間一系列經濟刺激政策的最新舉措。而力拓首席執行官雅各布·施托斯霍爾姆,也表態支持中國經濟刺激政策,避免全球經濟衰退。報告認為,中國在2021年最后一個季度經濟趨緩后,正從緊縮政策轉向寬松政策,并采取溫和的促增長措施,以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消費等行業復蘇。中國的經濟刺激政策推動鐵礦石價格從11月每噸90美元低位反彈至124美元左右。力拓堅持對中國經濟的增長展望,預測2022年中國將保持強勁的鋼鐵需求,并可以避免類似2021年的價格大幅波動。
此外,力拓最新報告也表示,希望即將加入力拓的鮑達民,發揮對全球最大市場中國的了解,提升力拓對華出口鐵礦石及其他資源。這一點,在中澳關系陷入困境的局面下尤為重要。
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18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是鐵礦石進口大國,澳大利亞嚴重依賴礦產資源的出口,中澳之間的鐵礦石進出口在2021年表現得比較穩定。雖然下半年受中澳關系的影響,進出口有所波動,但全年中國進口的鐵礦石基本上維持著六成左右來自澳大利亞。
2022年中國宏觀經濟,尤其是房地產、基建等行業對于鋼鐵需求和鐵礦石的進口量都會產生影響。王國清對2022年中國房地產的表現持謹慎態度,但認為2022年基建行業投資預期將有所回暖,或提振國內對鋼鐵的需求。另外,制造業包括汽車和造船等領域的增長,也會帶動鋼鐵需求上升。
專家:中國應增加進口渠道
在題為“力拓對中國經濟保持信心”的評論文章中,《澳大利亞人報》稱,力拓不僅在對華雙邊貿易上寄予厚望,同時也在國際礦產資源舞臺上謀求與中國的合作。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幾內亞的西芒杜鐵礦石項目。中國與新加坡組成的聯合體是西芒杜項目的重要投資方,該項目被視為是中國打破澳大利亞對鐵礦石壟斷的戰略投資。力拓集團也在該地區有著重要投資。在去年幾內亞局勢出現動蕩以后,力拓首席執行官施托斯霍爾姆于上個月訪問幾內亞,目的就是保持在該項目上的話語權。
《澳大利亞人報》稱,西芒杜項目在施托斯霍爾姆的優先事項列表中“排在前列”。
一位不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從一國戰略安全的角度上來看,應該避免在某項資源上過度依賴一國局面。中國是礦產資源進口大國,但很多情況下在全球價格的話語權中,中國的影響力還不夠。從這個角度上來看,中國也應該適當開發更多的戰略資源進口渠道,使之多元化,進行風險的分散。在鐵礦石的進口上,中國可以尋找譬如俄羅斯、蒙古國、哈薩克斯坦甚至非洲作為更多的進口來源,這也符合一個國家資源安全保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