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2 08:46:36
來源:北京青年報
近日,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市婦兒工委辦公室等23家單位聯合印發《北京市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按照“兒童優先,普惠共享”“首都特色,首善標準”“全域創建,試點先行”“統籌推進,多元參與”四項原則,提出五方面22項重點任務,加快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根據《實施方案》,到2030年本市將全面建成兒童友好城市。
【資料圖】
近年來,北京市不斷落實落細兒童友好理念,扎實開展兒童友好行動,呵護兒童美好未來。兒童優先的社會政策制度持續完善。《北京市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保障兒童優先發展”,將“開展兒童友好城市創建工作”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實施工作方案(2021-2025年)。契合兒童需求的公共服務穩步發展。兒童教育、醫療水平不斷提升,中學生師比達到8.6:1,小學生師比達到13.9:1。兒童參與和融入社會生活更加廣泛。兒童在公共政策制定過程中逐漸由被動的“參加者”轉變為主動的“參與者”,未成年人積極參與爭當“社區小樓門長”“環保小衛士”“文明小引導員”等實踐活動,少年兒童志愿隊伍不斷發展。
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實施方案》立足北京市兒童事業堅實發展基礎,聚焦兒童文化、體育、教育等方面新需求,提出了新時期兒童友好事業發展新謀劃:到2025年,推動兒童友好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在3至5個區開展國家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試點,推進建設一批示范性兒童友好街區、社區、學校、醫院、公園等,形成一批兒童友好“北京經驗”。到2030年,兒童友好成為新時代首都發展的重要標識,全面建成兒童友好城市,廣大兒童享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實施方案》遵循“兒童優先,普惠共享”“首都特色,首善標準”“全域創建,試點先行”“統籌推進,多元參與”四項原則,全面對標國家要求,充分挖掘首都資源優勢。在全面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3部門《關于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各項要求的基礎上,結合北京市“十四五”規劃安排和有關領域實際工作要求,在未成年人保護、教育、衛生健康、生活保障、成長空間等方面進一步明確8項具體指標要求,突出加強托育、基礎教育、婦幼保健等7類設施建設,開展兒童友好學校、醫院、社區等8類兒童友好試點。
重點
五大重點任務加快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
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實施方案》圍繞改善兒童發展環境,維護兒童生存、發展、受保護和參與權利,提出“五個友好”重點任務。
一是政策友好,即強化兒童友好的政策制度建設。重點推進加強兒童優先發展頂層設計、健全兒童參與城市社會生活機制、多元力量共同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等三方面工作。包括,著力健全兒童優先發展工作機制,在城市發展重大規劃、政策、項目決策中融入兒童友好理念,引入兒童影響評價;暢通兒童建言渠道,利用好學校團委、少先隊組織、班委會、社區青年匯等團體,豐富兒童“意見箱”等兒童參與的微平臺;鼓勵政府、企事業單位等各類主體提供多層次、普惠性兒童服務,完善補充兒童友好空間設施和服務內容;積極培育兒童類社會組織、專業社會工作者、志愿服務隊伍,支持發展面向兒童的公益慈善事業;到2025年,全市街道(鄉鎮)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覆蓋率達100%。
二是服務友好,即健全優質均衡的兒童服務體系。在支持發展普惠托育服務、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加強兒童健康保障、完善兒童看病就醫和醫療保障服務、豐富兒童公共文化供給、加強兒童公共體育服務保障等六方面部署了工作任務。包括,到2025年底,全市千人口托位數達4.5個;到2025年,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90%,確保義務教育就近入學率在99%以上;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達到90%以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至少配備2名專職從事兒童保健的醫生;推進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等場館向兒童低收費或免費開放;著力補充面向兒童的公共體育場地,充分利用社區周邊疏解騰退空間、公園綠地等公共空間兼容建設體育設施。
三是權利友好,即完善公益普惠的兒童福利體系。強調加強困境兒童關愛保障、提升殘疾兒童康復服務水平兩方面任務。包括,建立健全困境兒童信息臺賬,落實定期入戶探訪制度。加大對困難家庭的重病、殘疾兒童基本生活保障和專項救助力度,加強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做好尋親回歸家庭工作。到2025年,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生活保障標準不低于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60%。加強對殘疾兒童康復機構行業管理,規范民辦康復機構建設和工作標準,完善殘疾兒童康復服務兜底保障制度,建立與市場服務相適應的康復補貼機制。
四是空間友好,即拓展開放共享的兒童成長空間。重點推進城鄉公共空間適兒化改造、推進兒童友好社區建設、改善兒童安全出行體驗、拓展兒童人文參與空間、建設兒童友好的自然教育設施等5項任務。包括,穩步推進城市街區、學校、醫院等各類服務設施和場地無障礙及適兒化改造,完善兒童活動設施和標識標牌系統,持續推動公共場所母嬰室和第三衛生間(家庭衛生間)建設配置;結合城市疏解騰退空間,拓展社區兒童游戲空間和運動空間,合理增設“兒童游戲角”和“街頭運動場”;加強兒童友好慢行交通系統建設,改造增設一批“安心通學路”和“愛心斑馬線”;擴充兒童美育資源,鼓勵學校與博物館、美術館、音樂廳等共建校外美育教育基地,開展學生藝術節等活動;開展全齡友好型公園建設,到2025年全市建成50處以上。
五是環境友好,即培養健康文明的社會發展環境。重點推進營造健康和諧的家庭環境、構筑安心成長的校園環境、營造陽光安全的社會環境、營造天朗氣清的網絡環境、提升災害事故應對能力、積極預防未成年人犯罪6項任務。包括,推進家庭教育指導工作體系建設,建立貫通市、區、街(鎮)、社區(村)四級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機構,建立“全程超前伴隨式”家長培訓體系。推動“平安校園”建設,落實設立法治副校長,強化校園周邊治安維護,壓實食品安全校(園)長負責制。不斷健全完善各類涉兒童場所安全防范措施,建立健全兒童意外傷害監測和統計分析,加強兒童意外事故預防和處置。優化網絡生態環境,建立健全未成年人個人信息保護等工作制度,加大兒童用戶量集中的網絡平臺日常監管。落實兒童密集場所安全主體責任和行業監管責任。強化防災減災安全教育,增強兒童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完善未成年人保護條例等兒童保護政策法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