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等十三部門: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費超5千元,不得聘用中小學在職教師:世界新消息

2022-12-29 18:35:02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資料圖片)

教育部、中央網信辦、國家發改委等十三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規范面向中小學生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意見》,其中規范了非學科類培訓的日常運營,培訓時間不得和中小學校教學時間相沖突,線下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0時30分,線上不得晚于21時。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變相收取費用超過5000元。

《意見》明確了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紅線”。培訓場所條件必須符合國家關于消防、住建、環保、衛生、食品經營等法律法規及政策要求。所聘從事培訓工作的人員必須具備體育、文化藝術、科技等相應類別的職業(專業)能力或具有相應類別的教師資格證,不得聘用中小學在職在崗教師(含民辦中小學在職在崗教師),聘用外籍人員須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日常運營也受到了規范。非學科類培訓內容應符合培訓對象的身心特點和教育規律,不得開設學科類培訓相關內容。培訓時間不得和當地中小學校教學時間相沖突,線下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0:30,線上不得晚于21:00。非學科類培訓機構要堅持公益屬性,實行明碼標價和信息公開。培訓收費實行指定銀行、專用賬戶、專款管理,不得使用培訓貸方式繳納培訓費用,鼓勵采取先提供培訓服務后收費方式運營。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變相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或60課時的費用,且不得超過5000元。

《意見》明確,要做好非學科類培訓規范治理的配套改革。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促進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加強音樂、體育、美術等緊缺學科教師配備補充,開齊開足上好音體美課程;統籌利用科普、文化、體育等各方面社會資源,積極聘請退休教師、具備資質的社會專業人員或志愿者等參與支持學校課后服務工作,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改進體育、藝術中考測試內容、方式和計分辦法,扭轉片面應試教育傾向,切實加強過程性考核,弱化選拔功能,注重對學生運動習慣和藝術素養的培養,不得將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結果與大中小學招生入學掛鉤。各地根據需求可以適當引進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參與學校課后服務,要堅持公益性原則,引進的培訓項目費用標準要明顯低于培訓機構在校外提供同質培訓服務的收費標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