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8 09:30:44
來源:新京報
【資料圖】
11月25日,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中西書局與“學堂在線”合作發布《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貳)》研究成果,并透露了“清華簡”第十三輯的研究進展。 ?
2008年7月,約2500枚(含殘片)流散境外的戰國竹簡,入藏清華大學。經專家鑒定,其內容多為經、史一類涉及中國傳統文化核心內容的典籍,大多在已經發現的先秦竹簡中從未見過,具有極高學術價值。 ?
自2011年初發布第一輯研究成果以來,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以每年一冊的速度推出清華簡的整理報告。整理報告目前已順利出版十二輯,整理團隊也逐漸形成了老中青結合的學術梯隊。 記者了解到,《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貳)》共124支簡,內容完整,總字數近3000字,是繼清華簡《系年》《五紀》之后,整理公布的又一篇超百支簡的長篇竹書,對于研究先秦時期的思想、官制等具有重要意義。 ?
發布會上,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四位青年教師石小力、馬楠、賈連翔、程浩對內容進行了解讀。本輯整理報告收錄了一篇長篇戰國竹書《參不韋》,主要內容是作為天帝使者的參不韋對夏代開國君主夏啟的訓誡。 ?
據介紹,參不韋,即“三不違”,其身份為天帝的使者,受天帝的委派來指導夏啟治理國家。啟是大禹的兒子,是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的第一位君主。訓誡的核心內容是“五刑則”,即五則、五行、五音、五色、五味。 ?
簡文以遠古洪水泛濫、導致天下混亂開篇,天帝于是創制“五刑則”來治理洪水。五刑則的順利實行,成功抑制了洪水。天帝因而命令參不韋將“五刑則”授予夏啟,將“五刑則”與職官系統相配,并具體規定了每個職官的職責,從而指導夏啟設官建邦、修明刑罰、祭祀祝禱、治國理政。 ?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黃德寬透露,“清華簡”第十三輯已在整理準備中,目前已完成一些前期工作。從現在已知情況看,下一輯“清華簡”的內容也很重要,可能會涉及先秦禮儀制度相關內容。 ?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