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2 16:13:55
來源:互聯網
郭煌的沙障林(敦煌兩萬畝沙障林被毀,三代治沙人的心血毀于一旦)原魚缸里的假山2021-01-21 06:01:00
(資料圖片)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態可持續發展意識的提高,大家越來越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退耕還林在各地得到了廣泛的響應。在我的潛意識里,我們國家的土地沙化現象早就應該得到遏制了。螞蟻森林每天種樹,澆水,收集能量,也算是自己的貢獻。沒想到的是,有些人大規模砍伐沙漠邊緣的沙障林,僅僅是為了獲得種植藤蔓的經濟利益,這實在令人震驚。
西北地區由于環境惡劣,資源匱乏,一直是國家的重點和難點問題,不斷擴大的沙漠環境也是亟待解決的重中之重。在甘肅敦煌,有這么一個小地方,叫陽關鎮,是古詩詞“人無理由西出陽關”的陽關。雖然只是西北的一個小鎮,但地理意義重大。它是古絲綢之路上通往西域的唯一通道。同時也是敦煌城最后一道沙障。
庫塔格沙漠是中國第六大沙漠,但就流量而言卻是中國之一。它正以每年4米的速度擴張,從西向東一直延伸到敦煌古城,而在中間,它就在陽關鎮的對面。為了防風沙,1963年正式成立陽關林場,至今已有58年。50年來,三代敦煌人清除了大大小小的沙丘、沙石,平整了田地,種植了樹木,把連綿不斷的沙丘荒漠變成了兩萬多畝郁郁蔥蔥的綠洲和綠色屏障,很大程度上阻止了風沙的蔓延。
然而,58年后,當人們的目光再次注意到這里時,卻是觸目驚心。原本茂盛的樹木被大量砍伐和剃光,除了留下稀疏的樹界作為“盲眼”遮擋視線。薄樹墻外,黃沙漫天。
為什么要砍一片好好的沙林?森林圈的葡萄園給出了答案。一些人為了發展葡萄經濟,以砍伐枯死的劣質樹為借口,一點一點地砍伐林場的大量樹木,種植葡萄,使葡萄成為當地收入的重要來源。
為了大規模種植葡萄,樹木被砍伐。先把樹剝皮,讓它死,然后放火燒,再把它砍了!而且這些被砍伐的樹都是公益林!三代人幾十年的心血都被后人揮霍了!一切都是為了錢,為了眼前利益!
這是同樣的綠色植物。為什么可以種樹,卻不能種葡萄?
1.胡楊樹主要用于防風固沙。以此為例。胡楊是優良的抗風沙樹種,陽關林場的主要功能是防風防沙。胡楊種植后,需要10-15年才能長成有用的材料。成年胡楊能長到10米高,根系發達,對沙土有明顯的穩定作用。高大的胡楊樹也是沙塵暴的克星。風經過這道防風林后,其風速可降至原來的20%至30%,沙塵暴的影響大大降低,有效遏制了沙漠的擴張。葡萄是藤蔓植物,需要長在爬架上。為了方便采摘,一般都會控制它們的高度,也就是說一旦風沙入侵,低矮的葡萄就無法起到防風的作用,風沙會直接吹進敦煌古城。
2.胡楊是一種優良的耐旱植物,它不僅生長過程中需要的水分少,而且可以在根部蓄水。這使得梭梭、沙柳等灌木能夠在林場中生存,相互配合,穩固風沙。葡萄作為果樹,生長周期對水分的需求量巨大,會和周圍的植物“搶水”。為了保證葡萄的生長,種植者必須砍掉周圍的灌木,以保證葡萄有足夠的水分供應。
火燒胡楊
3.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陽關林場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生態鏈。林場內生活著伯勞、麻雀等各種鳥類,以及一些小型嚙齒動物。但在它成為葡萄園后,為了防止葡萄被小動物吃掉,保證產量,種植者在葡萄園周圍設置了防護網,趕走了小動物,這對當地的生態系統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網住的死鳥
根據2000年的衛星地圖,陽關林場的防護林面積為2萬畝,但到2021年1月,實地調查只顯示葡萄園面積為1.3萬畝,有大面積騰空空土地。由此可以推斷,林場面積絕對小于5000畝。胡楊15年定型,梭梭和沙柳4、5年定型,至少要十年才能恢復一次。在這十年的恢復期里,來自庫木塔格沙漠的風沙不會仁慈,它一定會迅速蔓延,再次向敦煌古城推進100米,古城的最后一道屏障很快就會倒下。老一輩的治沙人,一鍬一鎬一桶水種下的樹,三代人的心血,只需要短短幾年就毀了,損失已經無法用金錢衡量。
為了種一棵梭梭樹,我們每天早上準時起床采集能量。為了種一棵胡楊,我們和幾十個朋友天天澆水。種一棵花了差不多一年。而在西北的沙漠邊緣種一棵樹有多難?
沙層里全是礫石。種樹前要把表面的沙子挖出來,然后用鋼釬把沙礫鑿開。為了保證樹根能夠伸展,提高成活率,這個樹坑至少需要一平方米,深度80cm。由于純沙土沒有營養,沒有水分,植樹者需要從幾公里外運來營養土回填樹坑,再從遠處運到地下泉水中灌溉。即便如此,存活率還是很低。據當地人說,種一棵樹比養一個娃娃還難。
十年樹木,沙中種樹更難成活,你怎么能隨意砍伐。種葡萄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沒有看到后人要為這種行為付出多大的代價。樓蘭古國的消失是歷史的遺憾。敦煌古城是否應該重蹈覆轍?滿屏流量明星的八卦新聞里,看到的都是治沙人在流汗流淚。為了保護生態,砍伐森林者必須受到嚴懲。
關鍵詞: 若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