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2 16:08:56
來源:互聯網
最后一天(徐志摩《最后一天》賞析)
在春風再也沒有回來的那一年,
(資料圖)
當枯枝不再綠的那一天,
那天沒有燈空,
只有黑暗的惡魔氣氛彌漫在空氣中。
太陽、月亮和星光死去的空房間;
在所有標準被推翻的那一天,
在所有重估時:
接觸到最終審判的精神
所有的虛偽、虛榮和空虛空:
*** 的靈魂拜倒在主面前;——
愛情,那時候,你我都不必驕傲,
沒有必要去抱怨,去維護,去隱藏,
我的心,像一朵雪白的蓮花,
在愛、歡欣、新鮮的綠色莖稈上展示,
在主面前,愛是唯一的榮耀。
[欣賞]
經典基督教《圣經·新約》中“末日審判”的假設性預言,雖然在我們這些缺乏“宗教感”的人看來相當虛幻可笑。但對于充滿“罪惡感文化”精神的西方人和基督徒來說,真的不是小事。
基督教認為,當“世界末日”到來時,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會受到上帝的審判。新約馬太福音描述了審判的場景:基督坐在榮耀的寶座上,萬民聚集在他面前。王對那右邊的義人說,你們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你要對那在王左邊的人說,你們進那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預備的永火里去。也就是說,作惡的人走向永恒的懲罰,而虔誠的好人走向永恒的生命。
徐志摩是具有濃厚“西化”色彩的現代作家之一。他對西方文明的熟悉和推崇不言而喻。在這首《最后一天》中,徐志摩借用了《圣經》中“末日審判”的典故,用詩歌的語言和形式創造和設置了一個理想化、想象化的情境,寄托和表達了他對純潔、美好、自由的愛情的向往和贊美。
之一節描繪了“最后一天”出現的黑暗恐怖的一幕:春風不再回來,枯枝不再變綠,太陽、月亮、星星等發光體失去了光芒,全天空一片黑暗混亂。詩人試圖突出不尋常的一天,自然是為了襯托和對比兩種人在這一場景面前的不同心情。壞人只能膽戰心驚,好人卻可以坦坦蕩蕩。
第二節進一步描述了那一天將會發生的不尋常的事情——“價值重估”到了那一天,一切在現實中陳舊的、習以為常的甚至是神圣的、不可動搖的價值觀,都必須被重新評價,甚至被徹底推翻。在這“最終審判”的威嚴中,在一個公正而嚴厲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每個靈魂都是 *** 的,無法被掩蓋。它完全暴露在上帝面前,沒有財富、地位、權力等身外之物。再也沒有“義”、“德”、“忠、孝、義”之類的東西了。
許多評論者都指出,徐志摩的詩歌創作弱于對與現實生活有關的事物的聯想和描寫,而強于天馬行空空的精神,像一種虛飛空的無奈想象。這個特點,真的足以窺見這首詩中的豹。
前兩節詩的詩意不是很濃,在形象設定和描寫卡在現實之后,作者在第三節轉而發揮自己更大的空精神想象和對愛情的優雅描寫。那時候,在現實生活中飽受非議和委屈,無法開誠布公自由相愛的“你我之心”,就會像一朵雪白的蓮花/開在愛情的綠莖上,展現出它的美麗、喜悅和美好。在這里,詩人用“冰地戀”比喻兩顆相愛的心,化虛為實,使“白雪公主”不僅修飾了“冰地戀”,也象征了你我之間愛情的神圣。《愛情的綠莖》也是虛實并置,使意象充滿張力,而“秀婷”、“飄柔”、“仙顏”三個動詞(或動詞形容詞)則充滿生氣,動感強烈。徐志摩在第三節中對愛情的描寫,明顯與之一、二節中的黑暗、恐怖或肅穆形成鮮明對比,凸顯了愛情的純潔和神圣,這是唯一的榮耀。“你和我”不必像現實生活中那樣在上帝面前“傲慢”。如果躲起來,在上帝面前可以問心無愧,上帝也一定會管好“你我”,讓“有情人終成眷屬”,最終得到幸福的愛情。
徐志摩是一個總想“飛”的詩人,總想“飛出這個圈子,飛出這個圈子!”自然,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徐志摩空脫離現實的思維,以及他在現實面前的軟弱。然而,藝術畢竟不能完全等同于現實。從某種意義上說,藝術是現實的補充和升華,現實中無法實現的美好理想在藝術中得以實現和補償,這不正是浪漫主義創作方法的精髓嗎?古往今來,《孔雀東南飛》中的男女主人公死后都變成了“連理枝”,梁祝死后都變成了一只美麗的蝴蝶,與齊飛相提并論。不都是家喻戶曉,流傳很久的嗎?
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在對愛情的追求上,徐志摩還是表現出了相當的熱情和魄力,不惜一切代價不懼一切流言蜚語。
關鍵詞: 若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