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面臨更嚴峻的能源形勢 復興煤炭歐洲碳中和不玩了?
歐洲干涉俄烏沖突,如今終于自食苦果。以歐洲對俄羅斯能源依賴之深,對抗帶來的能源動蕩,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
果不其然,沖突當中,歐洲能源價格暴漲。其中最依賴俄羅斯供應的天然氣受影響極大,被視為“歐洲天然氣價格風向標”的荷蘭TTF基準天然氣期貨價格在2月24日一度跳漲50%到132.71歐元/兆瓦時,是1年前的7倍多。
為此,歐盟不得不緊急向美國簽下訂單,在年底之前,遠隔重洋高價進口150億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氣。6月,歐盟從美國進口的液化天然氣首次超過從俄羅斯進口的管道天然氣。
然而這并沒能中止歐洲天然氣的漲勢。7月7日,荷蘭TTF基準天然氣期貨價格突破170歐元/兆瓦時,較當時又上漲了3成左右。
接下來,歐洲面臨更嚴峻的能源形勢。
需求端,今年夏天的北半球再次出現了極端高溫,6月多地出現了連日40℃以上高溫,法國、西班牙、意大利皆錄下破紀錄溫度,空調的使用必然會提高能源需求。
隨后的秋冬季節,真正的天然氣消耗大頭——供暖,將會對歐洲能源供應構成挑戰。
但在供給端,俄羅斯不久前,以德國西門子公司未提供及時維修為由,關閉了“北溪一號”天然氣管道其中1臺壓縮機組,導致其輸氣量暴跌60%。
屋漏偏逢連夜雨,作為“救星”的美國,對外出口天然氣的重要港口——德州自由港又在6月初發生爆炸,至少3個月才能恢復部分作業,年底才能全面恢復運營。
面對嚴峻的能源形勢,歐洲國家終于做出了他們曾經最唾棄的決定——重啟煤電。
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雙碳”是近年國際事務中的核心議題之一,尤其是在歐美發達國家,無論國際會議還是國內選舉活動,碳排放都會成為各方關注或爭議的焦點。
在國家或者更高層面,歐美發達國家正積極推動全球減排進程,其中許多國家和地區已經將達標時間和措施具體化。
在相關政策的推動下,歐盟超額完成了2020年碳減排目標,并在2021年推出了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最雄心勃勃的減排計劃——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40%、2035年燃油車退市、2026年設立碳邊境稅等。
說實話,發達國家積極推行碳中和,心里有自己的小九九。
不管是美國、歐盟還是日本,工業化開展得比較早,碳排放已經過了高峰期。而發展中國家要想通過高速工業化縮小跟發達國家的經濟差距,必然會導致大量碳排放。
從2019年世界主要國家單位GDP產生的碳排放量的數據來看,世界發達經濟體的單位GDP碳排放量普遍在0.1-0.3千克/美元左右。
我國2019年的單位GDP碳排放量為0.712千克/美元,相比于印度、俄羅斯和南非等國較好,但仍遠高于發達經濟體的單位GDP碳排放量。
不考慮歷史因素,不加區分地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實施同等限制,顯然有利于扼制部分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勢頭,方便發達國家在全球產業鏈的高利潤環節安坐。
然而,在“碳排放——溫室效應——氣候變化”的邏輯已經成為全球共識的情況下,日益頻繁的極端天氣確實使得減排問題可以站上國際事務的道德制高點。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曾經對各種形式的能源碳排放進行了綜合匯算,得出的結論是,在考慮每個使用流程每個步驟,最終產出1kWh電能的情況下,煤或褐煤的排放系數高達天然氣的2倍,也是燃料油的1.7倍。
但由于煤炭具有儲量大、開采運輸便利、使用難度低等優點,使用成本低,并且在基礎化工領域有著廣泛用處,往往被發展中國家大量使用。
這也成了發達國家在國際舞臺上,最常用來對后發者指手畫腳的話題之一。
當然,要指點別人,自己首先得做好。在此之前,絕大多數歐洲國家都已規劃了“退煤”路線,例如比利時、奧地利已經關閉燃煤電廠,瑞典、法國、斯洛伐克、葡萄牙、英國等也將在接下來幾年內全面關停。
當然,以上這些國家關不關停,大多只起到造勢的作用。作為歐洲經濟火車頭和工業核心,區域內煤炭消耗最大戶——德國的態度至關重要。
近幾年,德國國內對于環保問題的看法越趨激進,連向來被視為清潔能源的核能,都已經被堅定放棄,更不用說煤炭了。
2018年,德國魯爾老工業區的最后一座煤礦關閉,次年起,德國政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激進的退煤政策:
2020年8月14日之后,不得新建燃煤電廠;
2022年,硬煤和褐煤的發電量必須分別降至15吉瓦;
2030年,進一步減少到9吉瓦;
2038年必須完全停止燃煤電廠的使用。
目前,煤炭是德國最豐富的本土能源,燃煤發電量占德國發電量比重仍然接近30%,2038年完全退煤的決定,既涉及到從煤礦到電廠整個產業就業人員的生計問題,對于德國能源供應系統的穩定性來說也是個極大的挑戰。
前者好解決,花錢就可以。
德國政府向煤炭淘汰地區提供了高達400億歐元的財政支持,其中的260億歐元用于基礎設施和建立新的研究設施,其余140億歐元將分別用于褐煤礦區或受影響的聯邦州的轉型和發展,還單獨設立了一個50億歐元的專項基金,用于幫助煤炭行業老年雇員提前退休。
但是后者的日益實現,卻只能證明德國乃至整個歐洲當前的退煤計劃,就是個笑話。
2018年的聯合國大會上,還是美國總統的特朗普曾對歐洲能源政策發表看法:“各種能源都應該考慮,而不是只考慮一部份能源……德國不盡快更換能源供給方式,將會完全依賴于俄羅斯能源。”
德國代表團哄笑作一團,回應曰“德國只有一小部分能源從俄羅斯進口”。
現在他們笑不出來了。
在“斷氣”的威脅下,5月,德國聯邦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哈貝克將發布一項緊急法令,允許聯邦政府在天然氣短缺的情況下恢復燃煤和燃油發電。
德國聯邦經濟和氣候保護部在6月20日發表聲明稱:“為降低天然氣消耗量,必須減少使用天然氣發電,轉而更多利用燃煤電廠。”
其他歐洲國家緊隨其后。
奧地利總理卡爾·內哈默宣布將重啟并改造本國在梅拉赫區的發電廠“以便在緊急情況下再次用煤炭發電”;
荷蘭氣候和能源部長羅布·杰滕宣布,內閣即將修改法律,解除對本國燃煤廠最高35%容量運行的限制,允許這些工廠滿負荷運轉至2024年;
希臘政府將本國燃煤電廠退役的計劃推遲到2028年,并且加大了今年和明年的計劃煤礦開采量;
法國能源轉型部發布聲明,表示目前“正在考慮”今年冬天在法國東部的圣阿沃爾德重新開放今年3月關閉的燃煤發電站。
顯然,在現實的生活質量下降面前,碳中和什么的都要往后放放。
這在其他國家看來,多半有些自己打自己臉。為了社會穩定、保障國民生活水平,犧牲節能減排,之前別人這么做,沒少挨上面這些發達國家的道德大棒敲打,輪到自己反而不講究了?
對于中國來說,這倒是給一個產業帶來了歷史性機會。
風景這邊獨好
用煤炭替代俄羅斯天然氣,歐洲國家想法很好,但前景并不明朗,因為歐洲國家煤炭的最大來源國,也是俄羅斯。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2020年,歐洲從俄羅斯進口了5700萬噸動力煤,占進口總量的70%,其中,德國和波蘭尤其依賴俄羅斯。
理論上說,煤炭長距離運輸的成本遠低于天然氣,歐洲可以在世界范圍內增加煤炭采購清單上的對象。
但是在現實中,來自不同國家的煤炭在能量、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灰分和其他雜質方面差異很大,歐洲現有的煤炭工業基本上都是針對俄羅斯優質煤炭建設的,想要改用其他地方的低質煤炭,將增加所有發電機的燃料成本。
而就算歐洲國家愿意花更多的錢用其他煤炭,誰還能賣,也是個大問題。
除了俄羅斯外,歐洲傳統的煤炭來源國還包括澳大利亞、南非、哥倫比亞等,這些國家各自因為本國缺電、鐵路破壞等原因,出口量都已接近峰值,短期內很難有大的提高。
全球最大的煤炭出口國印尼可能是歐洲的新選擇,德國已經率先拋出了1.5億噸的大單,但是印尼的煤炭等級低,灰質高,過去就不為歐洲電廠所喜?,F在硬著頭皮用,就會像前面說的那樣提高成本。
另外還要考慮,久經碳中和輿論“洗腦”的歐洲民眾,能容忍煤炭使用多久?
無論怎么看,煤炭都只能作為權宜之計。
歐洲對此也有所認知。2022年3月,受俄烏沖突和能源安全危機影響,歐洲議會批準將2030年可再生能源目標提升至45%。
同時,歐盟決心加速能源獨立,提出了“REPowerEU計劃”,目標是通過加速可再生能源發展,在2030年之前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其中,光伏發電的發展目標大幅提前。
REPowerEU要求,2025年歐盟累計光伏裝機規模要超過320GW,和2021年底累計裝機167GW的規模相比,增長翻倍。這也意味著2022-2025年年均新增光伏裝機要超過40GW,2026-2030年年均裝機約為56GW。
2021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量約為183GW,歐盟的新政策意味著,這個市場的增速未來將增加20%以上。
毫無疑問,這部分市場紅利,中國能吃掉一大部分。
得益于國家長期堅持的產業扶持政策和龐大的內部市場,中國光伏產業已經站上了世界頂端。
截至2020年底,中國光伏累計裝機量已經以253833.80MW,不僅位居全球第1,而且是第2名美國的3倍之多。
在龐大的市場規模支撐下,我國已經發展成為全球光伏組件第一大制造國,光伏產業鏈價值量約占世界的80%,高質量的產品正在反攻歐美市場。
2021年,全國光伏組件出口額為246.1億美元,同比增長44.8%,再創歷史新高。其中最大的“功臣”就是歐洲。當年,歐洲從中國進口的光伏產品規模大幅提升至108億美元,占總出口額的38%。
今年的行情更加火熱。在俄烏沖突的推動下,僅僅是1-5月,歐洲從國內進口的光伏組件規模已經飆漲了144%。
其中進口中國光伏組件超過1吉瓦的歐洲國家已有七個:荷蘭、西班牙、德國、波蘭、希臘、葡萄牙、法國。
據預測,今年歐洲市場對中國的光伏組件需求有望達到65吉瓦,超越2021年創下的40.9吉瓦紀錄。
隨著沖突延續,歐洲能源形勢緊張,這一趨勢必然還會加強。
相關閱讀
-
萬盛股份VS美國雅寶-阻燃劑專利市場價值對比:美國雅寶公司專利市場價值更高
1、全球阻燃劑市場競爭情況:萬盛股份和美國雅寶公司分別為國內外阻燃劑行業龍頭全球阻燃劑主要供應商分...
2022-10-17 -
中國功率半導體產品進出口結構相似:“耗散功率≥1瓦的晶體管”進出口份額均接近50%
1、中國功率半導體產業進出口總額持續增長,貿易逆差波動變化近年來,我國功率半導體制造進出口貿易情況...
2022-10-17 -
中國鐵路機車車輛及動車組制造行業市場份額分析:中國中車占據行業絕對領先地位
1、中國鐵路機車車輛及動車組制造行業區域競爭:遼寧省鐵路機車產量位居全國榜首2021年1-12月全國前七省...
2022-10-17 -
中國節能服務企業數量持續增長 2021年中國節能服務總產值超6000億元
1、2021年中國節能服務總產值超6000億元2017-2021年中國節能服務行業總產值持續上升,2021年超過6000億...
2022-10-17 -
新動態:農發行郁南縣支行 成功投放1500萬元農發基礎設施基金助力水利建設
農村金融時報-廣東訊(通訊員鐘睿燁,陳德欽)近日,農發行廣東省郁南縣支行投放農發基礎設施基金1500萬...
2022-11-10 -
信用卡停息掛賬產生的手續費多不多?銀行的停息掛賬個性化分期方針是怎樣的?
信用卡停息掛賬產生的手續費信用卡辦理停息掛賬的手續費會根據銀行不同的規定而有所不同,但大部分銀行手...
2022-11-10 -
-
蘋果怎么沒有iphone9 蘋果沒有iphone9原因
蘋果為什么沒有iphone9?相信小伙伴們一定很好奇,蘋果新品發布會上iPhonex也就是iPhone10,下面小編為大...
2022-11-10 -
收盤:創業板指跌1.76% Web3.0概念火熱3熱點聚焦
11月10日訊,截至收盤,滬指跌0 39%,報收3036 13點;深成指跌1 33%,報收10908 55點;創業板指跌1...
2022-11-10 -
SCSI是什么意思 SCSI的解釋2環球今日訊
小型計算機系統接口(英語:SmallComputerSystemInterface;簡寫:SCSI),一種用于計算機和智能設備之間(...
2022-11-10 -
全球熱頭條丨2021年1月青島無錫濟南東莞資金總量情況,其中濟南排第一
2021年1月青島無錫濟南東莞資金總量(金融存款)情況2020年1月,濟南資金總量(金融存款)為21491億元,...
2022-11-10 -
2021年1月18城資金總量情況,其中寧波增長排第三1觀熱點
2021年1月18城資金總量(金融存款)情況2021年1月,收集18城資金總量收入情況,分享給大家。上海、深圳...
2022-11-10 -
全球熱訊:榮耀Magic Vs官宣23日發布 更大更輕續航更長
榮耀官方宣布將于23日發布折疊屏新機榮耀MagicVs,新機主打輕薄和長續航,處理器為新一代驍龍8+,這款機...
2022-11-10 -
iPhone6 Plus什么配置參數?iPhone6 Plus標配有什么?
iPhone6Plus什么配置參數?iPhone6Plus采用5 5英寸LCD屏幕,內置了1920×1080的分辨率,采用了一顆800...
2022-11-10 -
世界互聯網大會藍皮書: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45.5萬億元0全球速看
本文轉自【新華社】;《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22》和《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2》藍皮書11月9日在2022年世...
202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