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行業 > 正文

上海市出臺政策推進制造業智能升級 智能制造裝備發展前景良好

2022-04-06 11:11:49來源:前瞻網  

智能制造裝備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國內智能制造裝備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600031)、(600893)、(600765)、(600391)、(000738)、(002179)、(600118)、(601766)、(601390)、(002158)、(002248)、(002270)、秦川機床(000837)、(300083)、(002559)、沈陽機床(000410)、(601882)、(300161)、(300024)等。

本文核心數據:上海市智能制造裝備行業政策、上海市工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上海市工業機器人產量、公共充電樁保有量、上海市智能制造裝備重點發展領域、上海市智能制造裝備發展前景

1、上海市出臺政策推進制造業智能升級

近年來,上海市出臺了一系列智能制造裝備行業相關政策,著力推動數控機床、智能機器人等智能制造裝備領域的研發和應用,加快發展智能制造裝備行業,推進制造業的智能化升級。上海市智能制造裝備行業相關配套政策如下表所示:

2、2020年上海市完成工業總產值37052.59億元

作為智能制造母行業的工業,工業的發展狀況無疑會對智能制造的發展帶來明顯的影響。2020年,上海市實現工業增加值9656.51億元,同比增長1.4%,完成工業總產值37052.59億元,增長1.6%。新能源、高端裝備、生物、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數字創意等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3930.66億元,同比增長8.9%,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0%。

3、上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持續上升,智能制造裝備細分領域發展加快

2016-2020年,上海市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制造業的工業總產值持續上升,由8307.99億元增加至13930.66億元。新經濟新動能對上海市工業的拉動作用進一步發揮。

目前,上海市已形成全國最大的機器人產業集聚區,機器人產業已成為上海市智能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一是ABB、發那科、庫卡等外資企業加快向上海集聚發展。二是本土企業逐步投產壯大。上海新時達機器人有限公司完成首條機器人生產線建設,6、16、25公斤機器人小批量試生產,完成首臺使用自主控制軟件的機器人樣機;上海微松工業自動化有限公司完成“基于模塊化理念設計、針對智能手機屏柔性組裝測試生產流程“的機器人化生產線解決方案,首套設備順利下線。

2016-2020年,上海市工業機器人產量波動上升,2017年工業機器人產量達到最高值,為5.88萬套。2020年,上海市工業機器人產量為5.34萬套,增速為9.6%。2021年1-4月,上海工業機器人產量為2.5萬套,同比增加53%。

上海市的高端能源裝備開始復蘇。受益于光伏產業的恢復性增長、風電產業的強勢反彈以及核電裝備的觸底回升,上海市高端能源裝備產業發展強勁。以大型綜合性高端裝備制造企業為例,2020年,上海電氣成功開發制造出當上排汽面積最大、應用范圍最廣的1905mm低壓缸末級長葉片,代表核電汽輪機設計制造的最高水平;上線i-WINDSIGHT平臺,建立起閉環的風場評估體系,逐步構建了平價時代數字化風電場開發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的能力;上海電氣首套出口的超超臨界660MW機電機組在孟加拉帕亞拉一期項目中分別于2020年4月和10月完成試運行并順利通過性能試驗。

2016-2020年,上海電氣的營業收入逐年增長,尤其是近三年攀升較快。2020年,上海電氣的營業收入達到1365.4億元,同比增長7.81%。

上海市新能源汽車推廣較快。2020年,上海市公共充電樁保有量為8.55萬臺,在全國排名第三。上海新能源汽車推廣量12.1萬輛,創歷史新高,累計推廣量已達42.4萬輛。公共領域車輛新能源化快速推進,共有各類節能、清潔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車約1.35萬輛,建成區公交車已經全面新能源化。新能源出租車累計上牌達7912輛,同比增加6035輛,增幅321%。充電設施布局更加完善,車樁比約為1.1:1,公共及專用樁充電量同比增長0.5倍。

2021年2月4日,上海市政府公布《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實施計劃(2021-2025年)》,到2025年,上海市新能源汽車年產量超過12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值突破3500億元,占全市汽車制造業產值35%以上。

根據上海市發布的《“智能制造裝備”專項工程實施方案》,上海市智能制造裝備行業的重點發展領域包括智能基礎裝備、重大智能成套裝備以及核心智能測控裝置與部件。

關鍵詞: 制造裝備 智能制造裝備發展前景良好 智能制造裝備發展 前景良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