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行業 > 正文

環渤海地區智能制造裝備行業市場規模及發展前景深度分析

2022-03-17 11:33:38來源:前瞻網  

智能制造裝備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國內智能制造裝備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600031)、(600893)、(600765)、(600391)、(000738)、(002179)、(600118)、(601766)、(601390)、(002158)、(002248)、(002270)、秦川機床(000837)、(300083)、(002559)、沈陽機床(000410)、(601882)、(300161)、(300024)等。

本文核心數據:地區的工業增加值、環渤海地區智能制造裝備行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和發展前景

1、環渤海地區是國內重要的高端裝備研發、設計和制造基地

環渤海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遼寧和山東等省市,擁有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資源優勢、經濟優勢,是國內重要的高端裝備研發、設計和制造基地。其中,北京是全國航空、衛星、數控機床等行業的研發中心,遼寧、山東和河北依托其海洋優勢,在原有裝備工業基礎上已逐步發展成為海洋工程裝備、數控機床以及軌道交通裝備的產業聚集區。

2、到2023年,北京市關鍵工序裝備數控化率達到85%以上

北京市智能制造裝備行業的資源優勢集中體現為豐富的人力、科研和教育資源,清華、北大、北航、北理工等高校以及中科院、機械工業行業的各大研究院所等科研機構均會集于此,形成強大的科研體系。2016-2020年,北京市工業增加值呈上升趨勢,由2016年的3636億元增加至2020年的4217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速呈波動上升趨勢,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速為9.2%,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4.8%,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北京市的高端產業顯現出發展韌性。

《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19-2022年)》指出到2022年,北京市機器人創新能力和產業實力明顯增強,示范應用成效顯著,在全國形成重要影響力。機器人產業配套體系逐步完善。

2021年3月15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布《北京市“新智造100”工程實施方案(2021-2025年)(征求意見稿)》,到2023年,打造10家產值過百億元的世界級“智慧工廠”,支持建設100家“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推動1000家制造企業實施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培育萬億級智能制造產業集群;培育10家年收入超20億元的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打造30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一批重大標志性創新產品。重點行業的智能制造應用水平明顯提升,關鍵工序裝備數控化率達到85%以上,人均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大幅提升,運營成本、研制周期、產品不良品率等顯著降低。

根據北京市政策和規劃,北京市智能制造行業重點發展如下:

3、2020年,天津市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到26.1%

2020年,天津市工業生產穩中向好,工業增加值達到4188.13億元,比上年增長1.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6%。規模以上工業中,分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增長2.8%,制造業增長1.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下降1.0%。從重點行業看,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增長5.7%,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2.6%,醫藥制造業增長3.5%,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22.9%,儀器儀表制造業增長16.7%,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增長13.5%,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增長6.3%。

注:工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

根據天津市發改委公布數據顯示,2020年,天津市先進制造業突破發展。以信息技術應用創產業為主攻方向,增強產業引領力,壯大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高端裝備、汽車、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優勢產業,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分別達到26.1%和15.4%,比上年提高5.3個和1.4個百分點。

2021年3月,天津市武清區大力引進先進的智能制造企業項目,有10個項目集中落戶武清區并舉行了簽約儀式,包括:海納精益科技、中探智能探測裝備、椿華大數據、云創科技、西安締造者機器人等,涵蓋精密電子產品配套加工、定向測量、汽車零部件生產制造、微波技術應用開發、液壓產品和液壓技術服務、大數據等諸多細分領域,協議投資總額達1.42億元,預計年納稅不低于5450萬元。當前,天津市智能制造裝備行業正在加快發展。

4、2020年,山東省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8%

2020年山東省工業發展穩中求進。全部工業增加值23111.0億元,比上年增長3.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0%,其中,裝備制造業增長12.6%,高技術制造業增長9.8%。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增長2.4%,利潤總額增長19.6%;營業收入利潤率為5.1%,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產品產銷率為98.2%,提高1.3個百分點。

注:2018年數據為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資料修訂后數據。

2020年,山東省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157家,總量達到1.46萬家,增長27.5%。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為45.1%,比上年提高5.0個百分點。十強產業中,新一代信息技術制造業、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等增加值分別增長14.5%、19.6%和9.0%,依次高于規模以上工業9.5、14.6和4.0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9.8%,高于規模以上工業4.8個百分點。光電子器件、服務器、半導體分立器件、碳纖維、工業機器人等高端智能產品產量分別增長24.8%、35.3%、15.5%、129.5%和24.9%。

5、2020年河北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9.4%

近年來,河北省的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新動能持續成長。2020年,河北省規模以上工業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8%,快于規模以上工業3.1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6.6%,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9.4%。

河北省智能制造裝備行業重點發展領域有車輛裝備、航空裝備、能源裝備、工程裝備、專用設備、船舶產業、基礎工業產品等。根據河北省“十四五”規劃,河北省將重點建設保定、滄州、張家口先進汽車產業基地、唐山軌道交通和機器人制造基地、保定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基地、邯鄲高檔數控機床和農機基地,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裝備制造產業鏈集群。

6、環渤海地區智能制造裝備發展前景廣闊

根據環渤海主要地區的規劃政策,到2022年,山東省將成為全國智能制造裝備重要生產基地;到2023年,天津市高技術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25%;到2025年,北京市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智能化轉型升級基本實現全覆蓋;“十四五”期間,河北省將由裝備制造大省向裝備制造強省邁進。綜合來看,環渤海地區均加快了產業升級的步伐,智能制造裝備的應用將持續提升。

關鍵詞: 發展前景 深度分析 行業市場 環渤海地區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