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行業 > 正文

“漲聲一片”中 國內再現瘋搶黃金的盛大場面

2022-03-16 11:31:09來源:前瞻網  

漲!漲!漲!黃金漲瘋了!

受全球動蕩局勢影響,國際市場黃金價格從今年2月初的每盎司1800美元左右持續上行,至3月8日盤中一度觸及2069美元/盎司,逼近歷史最高點。按人民幣計價,當天最高價達420元/克,而國內各大知名珠寶品牌金價均突破500元/克。截至撰稿,國際金價仍突破1950美元/盎司。

“漲聲一片”中,國內再現瘋搶黃金的盛大場面。消費者紛紛涌入各大金店,就連00后都加入了搶購大軍,甚至把金條買斷貨。

黃金投資熱下,還有一個地方成為“淘金客”們的掃蕩陣地,這里的金價比入駐商場的各大品牌足足低了幾十元每克,僅一條街上就聚集了成百上千家賣黃金首飾的店鋪。每天來到這詢價、搶購、代購的顧客絡繹不絕,熱鬧程度比肩華強北。

它就是“世界寶都”深圳水貝——全國最大的黃金交易聚集地。

“世界珠寶看中國,中國珠寶看深圳,深圳珠寶看水貝”,僅二十余字,就勾勒出了水貝的地位。這里占據了國內黃金批發市場半壁江山,供應全國大約70%的珠寶首飾。

不久前,我們曾實地探訪了水貝,當時國際金價上漲的勢頭已經初顯,但與當前的高位還有一定距離。在水貝專營珠寶的一座大廈的負一樓,大大小小賣黃金首飾的店鋪人滿為患。

當天國際金價為380元/克,水貝各大店鋪的黃金計價為國際金價+手工費,后者一般為20元左右(具體視工藝復雜程度而定),加起來每克黃金售價約400元;相比之下,當天周六福的黃金為450元/克,不算手工費,兩者足足相差70元/克。

由于店家是根據每日國際金價實時調整黃金價格,金價一漲一跌之間都足以在水貝引發震動。

不僅是黃金,鉑金、鉆石、翡翠、珍珠、寶石等各類珠寶首飾也在水貝遍地開花。而鉆石的差價更是令人咋舌。

在水貝,一顆帶GIA證書的30分H SI裸鉆價格在3000元上下,加上一個18K金的戒托,一顆成品定制鉆戒的價格不過5000元;而同類型的鉆戒,在品牌店則需要上萬,兩者價格相差5千元。另外,鉆石克拉越大,與品牌店差額越高。

也正是因為如此,水貝也被稱為黃金市場的“華強北”。

從地理位置上看,這里不過是深圳羅湖區小小的一個板塊,南北-縱橫的幾條街道、占地不過2、3個地鐵站的距離,向南約6公里即為羅湖口岸。

但就是這樣一個在深圳地圖上不過方寸之間的區域,遍布了數十個珠寶城和上萬個黃金珠寶檔口,奠定了水貝市場在黃金珠寶產業的舉足輕的影響。

其實,在黃金珠寶交易市場形成之前,水貝只是一個籍籍無名的小漁村。它真正開始發展珠寶產業,還是借助改革開放以及深圳特區建立的契機和對外口岸貿易的優勢,至今不過30余年的歷史。

早先,水貝只是羅湖的一個工業區,以紙廠、汽車維修廠、制衣廠等為主,也有一些珠寶小作坊。相關資料顯示,20世紀90年代初期水貝工業區僅有10家左右的珠寶企業。

后來,水貝由于毗鄰香港,擁有較為優越的交通地理環境,迅速形成了承接香港、東南亞產業轉移的巨大洼地效應。

隨著水貝珠寶一條街成立,越來越多黃金珠寶企業在此落地生根,只是大多規模比較小,采用“前店后廠”模式:后面一間加工廠,產品完工后拿到前面的門店進行銷售。

水貝迎來發展的關鍵節點是在2003年。

當年10月,深圳市政府出臺政策,支持在羅湖水貝建設珠寶產業集聚基地。羅湖區政府積極引導,2003年吸引相關聯的上下游300多家黃金珠寶類企業進駐水貝片區。

2004年5月,中國首家珠寶專業采購平臺——水貝國際珠寶交易中心正式開業,同年8月,深圳市黃金珠寶產業集聚基地在水貝掛牌成立,水貝珠寶由此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尤其是近幾年,隨著舊改項目落地,水貝搖身一變,成為高端街區。

舊城改造后的水貝,再難尋到破舊老樓,也很難尋到窄巷,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行走在水貝的街頭,放眼望去,各式各樣的品牌廣告、琳瑯滿目的金銀珠寶,迅速崛起的金展珠寶廣場、水貝金座、水貝銀座、水貝萬山、水貝國際中心、興龍大廈等商業綜合體,都在述說著這里的繁華興盛。

如今,水貝已推出產業空間118萬平方米,相當于6個萬象城,年產值超4000億,占國內黃金珠寶市場半壁江山;黃金、鉑金實物、鉆石提貨量占上海黃金交易所實物銷售量的70%;29個珠寶類“中國馳名商標”聚集于此,占全國的30%;擁有23個珠寶類“中國名牌”,占全國的44%。

這里誕生了周六福、周大生、愛迪爾、甘露、吉盟珠寶、星光達、鉆之韻、寶怡等40多家國內知名的終端及批發品牌,集聚了老鳳祥、中國黃金、六福、萃華、金一、剛泰、明牌、東方金鈺、香港珠寶等10多家珠寶上市關聯企業。

而隨著我國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居民對珠寶首飾的需求增加,進一步推動了水貝產業的興旺發達。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珠寶首飾行業零售總額約為6100億元。在我國消費升級加速、經濟中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中國珠寶行首飾行業未來CAGR約為4.10%,2026年零售總額將超7700億元。

在水貝極速狂奔的背后,還有一群讓人如雷貫耳的名字——莆商和潮商。

業界傳聞,水貝珠寶江湖里有六大門派,分別為福建莆田黃金派、潮汕揭陽玉石派、浙江諸暨珍珠派、江蘇東海水晶派、山東昌樂藍寶石派,和河南南陽和田玉派。

而在六大派中,莆田黃金派最為興盛。

據深圳莆田商會統計,在中國每年6000億元的珠寶零售“盤子”里,莆田人占據了三分之一的份額。單單在水貝,就有約3萬莆商,經營著1500多家珠寶店。按照水貝7.6萬黃金珠寶從業人員計算,莆商占了小一半。

“他們做生意遠比想象中厲害!”水貝當地的一位黃金商人感慨道,莆田人一個帶一個,迅速就拿下了黃金市場。

時代周報記者曾在翻閱深圳市莆田商會的宣傳冊時發現,商會管理者中,有近四成的管理者姓林。其中一位林姓管理人員解釋道:“我們抱團都是從自己身邊人入手,先是把自己家族內的兄弟姐妹、親戚朋友帶上,再逐步把村里人都叫出來幫忙,把盤子越鋪越大。”

在水貝,能與莆商一較高下的大概只有潮商,人數占了另外一小半。

黃金珠寶是潮商的傳統優勢產業,在東南亞黃金交易中潮商占主導地位,在國內市場也同樣赫赫有名。當前,水貝能叫上名的大品牌的幕后老板幾乎都是潮商出身。

如周六福的李偉柱、粵豪的周德奮、吉盟的陳億斌、星光達林暢偉、寶怡珠寶周厚躬、仙路珠寶伍毅斌等等都是潮汕人。

但和莆商不一樣,潮汕珠寶商更專注于黃金珠寶首飾的加工制造。因此,長期以來便形成了潮商掌控生產加工,莆商掌控銷售的局面,產業鏈趨于傳統。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珠寶首飾產業鏈上游為原材料市場,中游為珠寶首飾生產,下游則是消費市場。照此看,潮商和莆商主要集中在中游和下游。

一位在水貝做了9年黃金珠寶供應鏈的商人稱,在水貝,真正掌控整條產業鏈的沒幾家,不少品牌甚至都不控貨。一些知名品牌也要靠展廳和批發商供貨,超過一半的供應鏈掌握在莆田人手里。

供應鏈商通俗來講,就是批發商,從上游工廠拿貨,賣給下游零售商。產品從工廠出來,先拿到專業機構做檢測鑒定,然后連同證書一起寄給客戶,他們掛了標,再寄到門店。稍正規的品牌,貨都是正品,差就差在工藝。

“像周六福、老鳳祥、老廟等品牌都從他的店里拿貨。終端零售的珠寶品牌絕大部分會從水貝拿成品,然后打上自己的logo,”這位商家表示。

也正是因為各大門派之間的抱團,外人要想在這個地方分得一杯羹,若無行家引路,便無門可進。

不過即使是發展得如日中天的莆商和潮商,當前也遭遇行業困局。

從事黃金珠寶生意多年的潮商老周感慨道:“現在珠寶行業最賺錢的階段已經過去了,早年間只要開一間鋪子,輕輕松松賺兩倍,但現在整個行業的毛利率已經壓縮在20%以內。”

實際上,國內黃金珠寶行業,在經歷了2003年-2013年高速增長的黃金十年后,2013年隨著全球黃金價格斷崖式下跌和持續走低。利潤微薄、資金減少、周期冗長,珠寶市場困局不斷,水貝珠寶市場也進入寒冬。

盡管近兩年受全球局勢的影響,社會避險情緒上升,珠寶行業出現了一些復蘇跡象,但當前行業困難依舊存在。首當其沖的就是企業融資環境越來越差,產品同質化更加劇了白熱化競爭。

在水貝,除了少數讓人眼前一亮的產品,大體上看,各個品牌的首飾大同小異。尤其是模仿各大品牌的“山寨”款,極為走俏,例如蒂芙尼“六爪”鉆戒、梵克雅寶“四葉草”系列、印有BVLGARI(寶格麗)字樣的吊墜和該品牌經典的“裙子形”藍寶石項鏈,以及時下很火的周大福“古法金”傳承系列手鐲等。

另外,隨著多個甲級寫字樓拔地而起,水貝片區租金水漲船高。據了解,商鋪的月租金每平方米可達600元,這還屬于中等的價位。租金成本飆升不斷推高運營成本,讓企業和商戶不堪重負。

破局之路在哪?目前,商家、行業以及政府都在探尋發展之路。

關鍵詞: 國內再現 瘋搶黃金 盛大場面 漲聲一片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