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行業 > 正文

氣體動力赴港上市 擬于主板上市

2021-09-02 11:12:22來源:華爾街見聞  

氣體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氣體動力)日前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于主板上市,聯席保薦人為高盛、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

太盟投資集團持有本公司97.63%股份

2001年10月,創始人成立湖南盈德。太盟亞洲資本計劃在2017年9月完成全面強制收購后于將盈德集團私有化。

2021年7月將公司名稱由“盈德氣體集團有限公司”變更為“氣體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盈德自PAGAC HK收購寶鋼氣體64.82%的股權。

截至招股書簽署日,本公司完全由太盟亞洲資本II-2有限責任公司(PAGAC II-2 Limited)擁有。太盟亞洲資本II-2有限責任公司分別由PAGAC Yolo及PAGAC Galileo(統稱“PAG實體”)擁有85%及15%的權益。PAG實體將共同成為公司的控股股東,持股97.63%。

全球氣體生產商中排名第五

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按2020年總收入,中國是覆蓋全球最大及增長最快的工業氣體市場之一。公司是領先的一體化工業氣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在全球氣體市場中市占率為2.1%,排名第五。2020年,按總收入,本集團與寶鋼氣體合并占中國市場份額為12.6%,中國獨立工業氣體市場市占率22.3%,中國獨立現場供氣市場市占率37.7%。2016-2020年,公司的收入及EBITDA分別以17.72%及19.83%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

公司主要有三條業務線:

現場供氣業務。于2020年,現場供氣業務線占公司總收入65.3%。公司向現場供氣客戶提供端對端工業氣體解決方案,包括空氣氣體(主要為氧氣、氮氣及氬氣)及特種氣體。公司設計、建設、擁有、營運及維護位于或鄰近該等客戶場地的氣體生產設施,直接供應空氣氣體產品。公司會與客戶訂立最終的MTOP供氣合約,其中訂明最低承購量要求及成本轉嫁特點,來獲得具有穩定利潤率的EBITDA可靠來源。

零售業務。通常隨著整體經濟的增長而增長。2020年,零售業務線占公司收入14.7%。公司主要利用現場氣體生產設施的增量及剩余產能,輔以部分中小型專門生產設施,通過罐車和卡車向零售客戶供應空氣氣體及特種氣體。

清潔能源業務。公司生產氫氣、合成氣,以及液氨及甲醇等增值清潔能源產品。公司應用清華爐技術減少了二氧化碳排放,并使公司能夠合并空氣、氫氣及合成氣產能。自2018-2020年,公司清潔能源業務線的收入大幅增長,于2020年占公司收入的19.7%。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2020年現場工業氣體該市場約占中國工業氣體生產市場總量的65.5%,且預計到2025年將進一步增至約人民幣1395億元,2020年至2025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約為6.7%。

2021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44.2%

2018-2020年,公司營收分別為128.37億元、145.76億元、161.41億元。

2018-2020年及截至2021年上半年,來自空氣氣體的收入分別為118.66億元、124.53億元、105.40億元,維持在80%營收占比,該模塊下的現場供氣業務營收分別為92.58億元、99.72億元、105.40億元及52.15億元,占公司相應期間總收入的72.1%、68.4%、65.3%及59.2%,為主要營收來源;來自清潔能源產品由2018年7.3%提升到2020年19.7%營收占比。二者貢獻99%以上營收。

毛利由2020年上半年20.59億元增加29.0%至2021年上半年的人民幣26.57億元。公司的整體毛利率由27.3%增至30.2%,主要由于公司的清潔能源產品毛利率所提升,該產品營收占比提升的幅度小于其毛利率提升的幅度。

公司的凈利潤由2020年上半年8.55元增加44.2%至2021年上半年12.32億元。且公司的凈利潤率分別由2020年上半年11.3%增至2021上半年的14.0%。

關鍵詞: 上市 赴港 氣體動力 擬于主板上市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