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行業 > 正文

2019年全球明星公司經歷了什么:重磅IPO,大型并購案

2019-12-23 10:50:59來源:國際金融報  

2019年,對于全球那些備受矚目的公司來說是艱難的一年。從初創巨頭曲折上市,到大型并購塵埃落地,從百年企業斷臂求生,到“裁員潮”、“離職潮”不斷,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寒冬里,所有公司都在經受考驗與挑戰。年終歲尾之際,讓我們共同回顧這一年里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

重磅IPO

2019年,全球IPO市場表現強勁。美國、中國(內地和香港)仍然是全球IPO市場的主要動力。而沙特阿美在當地交易所集資256億美元,為全球史上最大IPO。上市后,股價連續兩天漲停,使其成為全球首個市值超過2萬億美元的上市公司。

11月,阿里巴巴在香港作第二上市,集資129億美元,成為港交所有史以來第三大IPO。

在美國,Uber、Lyft等超級大型初創企業的IPO,將美國2019年的IPO融資規模推向了歷史新高。隨后,6月,擁有百億估值、向企業提供商業通訊功能的硅谷新貴Slack,通過直接上市的方式登錄紐約證券交易所,成為第二家直接上市的大型公司。

盡管今年迎來了許多大型IPO,但值得注意的是,自上市以來,Uber股價整體上一直呈現出下跌走勢。目前,該公司市值僅為490億美元,遠低于上市前1000億美元的估值。Lyft股價也較72美元的發行價下跌超40%,Slack股價遭腰斬,這些都令IPO市場人氣受創。

9月,辦公室共享初創企業WeWork因為估值未獲投資者認同,被迫取消IPO計劃。WeWork上市胎死腹中,被認為是對其他IPO潛力股的一大打擊。

大型并購案

受地緣政治動蕩、貿易摩擦加劇以及歐美國家投資審查力度加大等因素影響,2019年全球跨境并購市場活躍度明顯下降。

上半年,熱度最高的為3月華特·迪士尼公司以總價713億美元對21世紀福克斯的并購。這起自去年就轟動業界的大事件終于塵埃落定,好萊塢巨頭從昔日的“八大”到今天的“五大”——迪士尼、華納、環球、派拉蒙、索尼,洗牌正在加速。

今年,互聯網行業的并購交易不多,但是傳統的IT企業仍在不斷擴張。7月,IBM宣布以340億美元收購美國開源解決方案供應商紅帽(RedHat),成為史上規模最大的軟件公司收購,也是科技行業收購史上第三大收購。

接近年底時,全球并購市場又迎來幾筆重要投資。瑞士醫藥巨頭諾華制藥以97億美元收購生物技術醫藥公司TheMedicines;日本三菱公司宣布以約45億美元收購荷蘭公用事業公司Eneco;11月最后一周,奢侈品巨頭LVMH集團宣布收購蒂芙尼(Tiffany),總金額超160億美元,成為奢侈品領域史上金額最大的收購案。這也使其董事長伯納德·阿諾特(BernardArnault)身價一度超過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登頂福布斯全球富豪榜。

2019年也有一些并購最終沒有成功。比如,4月,德意志銀行和德國商業銀行最終因合并的成本和復雜性而宣布合并失敗;港交所從9月宣布將以364億美元收購倫交所到10月初宣告放棄,轟轟烈烈的“世紀聯姻”從躊躇滿志到被無情拒絕只經過了短短幾日時間。

裁員不斷

今年以來,全球銀行業掀起裁員潮。德意志銀行宣布裁員1.8萬人;意大利最大商業銀行裕信銀行宣布裁員8000人;美國投行摩根士丹利宣布全球裁員1500人;日本三大銀行中,瑞穗金融集團正在推進到2026年末,削減包括臨時工在內1.9萬人的計劃,同時,銀行網點將由現在的500個縮減到400個;三井住友金融集團提出,到今年底削減近5000人的業務量;三菱日聯銀行宣布到2023年度減少逾1萬人業務量的計劃。彭博社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球各地銀行宣布裁員總數約73400人。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負利率政策、貿易與政治的不確定性等多重因素疊加,讓這波“裁員潮”來勢洶洶。歐洲成為本輪銀行業裁員的重災區,據彭博社數據,其中,86%來自歐洲等負利率地區。

除了銀行業裁員,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球頭部車企至少已宣布裁員10萬人,人數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從9月開始,德系豪華車三巨頭BBA(奔馳、寶馬、奧迪)不約而同地宣布裁員。奧迪宣布計劃2025年前在德國裁員9500人,戴姆勒則宣布計劃全球裁員逾1萬人。

裁員浪潮引發了工人們的不滿,通用汽車超過4.6萬名美國時薪工人在2019年秋天舉行了長達40天的罷工,這是近半個世紀以來對公司的最大打擊。

企業關店、破產、停產

今年以來,美國已經有近9300家零售門店倒閉:美國巨頭梅西百貨、柯爾百貨、福洛客三家百貨甚至發布業績預警,全年三家股價均跌超過25%;今年9月,美國時尚品牌Forever21宣布申請破產保護,并停止在全球40個國家的營運以及關閉旗下大部分門店;進駐中國4年、揚言要開500家分店的英國服飾品牌NewLook也在今年正式退出中國市場。

除了零售業面臨寒冬,美國8000億美元的卡車運輸市場在今年初進入了衰退。根據BroughtonCapitalLLC的行業數據,大約有640家卡車運輸公司在上半年破產,這個數字是去年同期大約175個破產案件的3倍多。12月,總部位于印第安納波利斯的整車貨運供應商薩拉東集團(Celadon)已經申請破產。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貨運公司破產案。

年末,美國最大的乳制品公司迪恩食品(DeanFoods)申請破產保護;英國擁有200多年以歷史的商業印鈔公司德拉魯公司(DeLaRue)也發出了可能破產的警告,對其未來能否能順利發展表示“巨大懷疑”;在去年和今年兩起波音737MAX飛機墜毀事件發生后,波音公司宣布,從明年1月起暫停737MAX飛機的生產,停產的持續時間無法預計。

美企CEO離職潮

美國《世界日報》網站報道,2019年將成為史上下臺CEO人數最多的年份,截至11月,2019年有約1480位CEO離職。

9月,WeWork首席執行官亞當·諾伊曼(AdamNeumann)、美國電子煙公司Juul首席執行官凱文·伯恩斯(KevinBurns)、eBay公司CEO戴文·溫尼格(DevinWenig)宣布辭職。

10月,安德瑪(UnderArmour)創始人凱文·普蘭克(KevinPlank)表示,將于2020年卸任CEO一職。

11月,麥當勞CEO史蒂夫·伊斯特布魯克(SteveEasterbrook)因“與員工產生雙方自愿的感情關系”被公司開除。

12月,谷歌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宣布辭任AlphabetCEO和總裁。聯合航空CEO奧斯卡·穆尼奧斯近日宣布將于明年5月辭職,由總裁斯科特·柯比接任。

關鍵詞: 明星公司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