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7 09:02:53
來源:金融界
日前,河北張家口市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完善房地產長效機制的通知》,其中一條“新取得預售許可證的項目不得低于備案價格85%進行銷售”政策,被外界稱為“限跌令”。據不完全統計,包括張家口在內,8月以來已有至少9個城市傳出“限跌令”,基本都是為三四線城市,包括岳陽、桂林、菏澤、昆明、沈陽、江陰、株洲、唐山。據說,石家莊、昆明等二線城市或二線城市某些行政區也在出臺類似的政策或措施,不過這些措施并未通過官方文件的形式發布,而是以內部會議或者以房協文件來實施。
我們關心的是,“限跌令”為什么在這個時候這么頻繁?房價難道要不停地跌下去?“限跌令”能止住房價下跌嗎?首先,“限跌令”不是現在才有的。每當樓市下滑到一定程度,開發商回款變弱,資金鏈壓力大,就會出現新房打折促銷。比如,2008年、2014-2015年,很多城市都曾上演過“限跌令”。特別是,如果商品房市場走弱再遇上信貸等融資政策收緊,那些拿地成本低或資金鏈緊張的開發商打折力度更大。
對此,有的城市擔心“打折降價”形成趨勢,造成傳染效應,這不僅會導致開發商拿地和購房者買房的預期轉弱,沖擊土地市場并導致地產全鏈條收縮,而且對此前拿了高價地的開發商也不公平,基于以上考慮就會祭出“限跌令”。其次,有一些“限跌令”是合理的。房子是特殊商品,按照國家及各地規范預售和銷售的管理政策,在申請“一房一價”的價格備案以后,新建商品住房項目才能獲得預售證。
并且,新房項目要按照備案價銷售,超過備案價15%的,要重新備案。所以,此次河北張家口的政策嚴格來看并不是“限跌令”,而是堅持預售管理政策、維護“一房一價”原則而已。這樣做,某種程度上也是維護購房者和小業主的利益。因為,當地價等開發成本比較高數據,降價幅度太大了,開發商做品質的動力就小了,項目可能就會出現“減配”、甚至以次充好、貨不對板等現象。在預售制度下,這些問題在買房時可能看不出來,在交付貨入伙居住后就會發現,這就會導致小業主維權,住建部門的壓力就大了。
根據70城房價指數,8月份20個城市新房價格下跌,多為三四線城市。8月份,二線城市二手住房指數環比漲幅為0.0%,2015年以來首次停漲,有43個城市的二手房價格指數下跌或停漲,比7月增加了14個,下跌或停漲城市數創2015年3月份以來最大(除疫情沖擊的2020年2月份)。三四線城市為-0.1%,為2020年以來首次下跌。
可見,出臺“限跌令”的都是三四線城市,因為目前房價下跌的主要是三四線城市。2014-2018年,大規模棚改疊加“去庫存”利好,三四線城市建設了很多房子,現在優惠政策都退出了,連續幾年刺激“返鄉置業”,現在動力也下降了,三四線城市房價下跌在清理之中。當刺激樓市、大規模放水已成為過去式,當人口增量難以支撐樓市需求,估計還會有更多的三四線城市下跌,基于穩定的長效機制考慮,管理者也會祭出“限跌令”,甚至不排除二線城市也會這么做,主要是一些弱二線城市。
看到樓市問題要用新思維。樓市重心開始向都市圈轉移了,包括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成渝等幾大都市圈,包括9個國家中心城市在內的核心區域,正在成為樓市供應和需求的有效區域,占新增供需的比例越來越大。而且,人口跟著就業走、就業跟著產業走、產業跟著規劃走。當人口越來越向都市圈和中心城市遷徙,樓市有效需求的區域重心在變化,內地三四線城市樓市下行的影響就很小了。
對于內地三四線城市來說,如果供應量大,人口外流和老齡化嚴重,基于“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考慮,必須要祭出“限跌令”,但這樣的做法可以緩減下跌的節奏,但無法阻止下跌的進程。短期內,要合理評估在售庫存和潛在庫存,及時停止供地和舊改,收縮樓市增量供應區域,避免財政在公共服務上無序投放,保護好中心區和安全區,守住樓市的基本盤,做到樓市下限有支撐;長期看,還是要夯實產業和人口基礎,要和周邊中心城市做好產業協調和互補、錯位發展,慢慢擴大樓市需求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