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1 09:29:53
來源:中國新聞網
8月31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倪虹在努力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發布會上指出,新市民和青年人往往工作年限短,收入相對比較少,購房和付租金能力比較弱,根據有關調查顯示,現在大城市有70%的新市民和青年人是租房住。租金付得起的區位比較遠,區位比較好的租金又比較貴,這就成為新市民青年人買不起、租不好房的一個現實問題。
6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關于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意見,這個意見堅持問題導向,主要是解決符合條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住房困難。青年人有希望,城市才有未來,國家才有未來。所以,解決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問題,是各級政府的職責所在,也是提高城市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城市政府應該把“要我做”變為“我要做”,下決心下力氣解決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問題。
住建部: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定位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表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改革創新,開拓進取,推動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了積極貢獻。
第一,住房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體系。2019年,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到39.8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到48.9平方米。我們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累計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萬套,幫助2億多困難群眾改善住房條件,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基本實現應保盡保,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條件有效改善。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穩妥實施房地產長效機制,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第二,城市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創造了世界城市發展史上的奇跡。2020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63.89%,城市數量達687個,城市建成區面積達6.1萬平方公里。2019年,我國城鎮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占全國比重均接近90%。我們貫徹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一個尊重、五個統籌”,加快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不斷增強城市的整體性、系統性、生長性,提高城市的承載力、宜居性、包容度,城市人居環境顯著改善,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第三,鄉村面貌發生巨變,歷史性解決了農村貧困群眾的住房安全問題。全面實施脫貧攻堅農村危房改造以來,790萬戶、2568萬貧困群眾的危房得到改造;同步支持1075萬戶農村低保戶、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貧困殘疾人家庭等貧困群體改造危房;全國2341.6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住房安全有保障。我們立足鄉村振興要求,堅持城鄉統籌發展,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加快推進農房和村莊建設現代化,整體提升鄉村建設水平。開展鄉村建設評價,查找和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短板。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農村生活垃圾進行收運處理的行政村比例超過90%。農村居民生活條件顯著改善,廣大農民擁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四,建筑業支柱產業作用不斷增強,從建筑大國邁向建筑強國。2020年,建筑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7.2%,為全社會提供了超過5000萬個就業崗位。工程設計建造水平顯著提高,港珠澳大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等一批世界級標志性重大工程相繼建成。我們堅持深化建筑業改革,完善監管體制機制,優化建筑市場環境,加強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推動建筑產業轉型升級,“中國建造”展現了我國強大綜合國力,為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總臺央視記者 楊瀟 關紅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