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9 11:31:07
來源:南方都市報
如何應對疫情帶來的不穩定因素?手有余糧的開發商,才能做到心中不慌。
碧桂園恒大手持超兩千億“現金”
碧桂園、恒大分別以2683.5億元和2287.7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現金王”。此外,持有現金超過1000億元的還有萬科、保利、融創。
這5家共持有現金9284.6億元,約占49家房企總現金的37%。同時,這5家有息負債超過2萬億,約占49家房企總負債的40%。
以“現金王”碧桂園為例,2019年權益銷售現金回籠約人民幣5301億元,權益銷售回款率高達96%。得益于較高的銷售回款率,碧桂園連續四年實現凈經營性現金流為正。
截至2019年12月31日,碧桂園可動用現金余額達2683.5億元,繼去年的2425.4億元后再創新高,占總資產比例高達14.1%%。此外,碧桂園另有3167.9億元的銀行授信額度未使用,現金流十分充裕。
再看萬科,“2019年的凈現金流入非常好,連續11年實現經營性現金流為正,足夠覆蓋短期債務。” 萬科管理層在業績發布會上介紹,萬科全年實現經營性現金凈流入456.9億元。截至報告期末,集團持有貨幣資金1661.9億元,遠高于一年內到期的流動負債的總和938.9億元。郁亮談及,企業的免疫力之一就體現在現金為王,“萬科追求有利潤的收入和有現金流的利潤,且堅持始終不囤地、不捂盤、不拿地王”。
部分房企“錢緊”,千億規模現金流才200多億
手持現金500億元-1000億元(不包含)的有11家,代表房企有中海、綠地、招商、奧園、新城、華潤、龍湖、世茂、旭輝、合景泰富、綠城。在這一區間,除了合景泰富和新晉千億規模的奧園外,其他房企均為銷售規模兩三千億的龍頭房企。
“我們在去年下半年就開始注重現金流。等到今年1月份我們就完成了基本融資,往后融不融資已經無所謂了。” 龍湖集團董事會主席吳亞軍表示,龍湖在2020年1月已完成了全年的基本融資。
年報顯示,龍湖集團全年合同銷售額為2425億元,同比增長20.9%,凈負債率為51.0%,在手現金609.5億元。
手持現金低于500億元的有32家。其中,400億元-500億元(不包含)的有5家,分別為金地、華夏幸福、雅居樂、陽光城、龍光。除龍光外,其余均為千億規模房企。
300億元-400億元(不包含)的有9家,分別為富力、佳兆業、禹州、正榮、金科、融信、遠洋、建業、越秀,其中有6家為千億規模房企。
200億元-300億元(不包含)的有9家,分別為時代、美的置業、中梁、藍光發展、華發、中南、榮盛、首開、中駿,其中有6家為千億規模房企。
也有個別龍頭房企“錢緊”的。100億元-200億元(不包含)的有8家,分別為金茂、路勁、合生、建發、當代、泰禾、金融街、綠地香港等;低于100億元的有3家,分別為華遠、大發、北大資源。
除了金茂外,其余均為銷售規模500億元以內的中小型房企。財報顯示,截止到2019年底,金茂持有現金和現金等價物人民幣171.9億元,同比減少41.3億元。而一年內需償還債務266.63億元,同比增加46.87億元,短期償債壓力較大。
金茂方面表示,公司的目標是通過利用銀行貸款、租賃負債及其他計息貸款,在資金延續性與靈活性之間維持平衡。大部分于一年內到期的借款均可獲續期,因此預計會有足夠資金來源以應付其資金需要,并且管理流動資金狀況。
金茂的“錢緊”早在2018年就初露端倪。數據顯示,2017年,金茂通過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為416.38億元,錄得近六年來最高值,而2018年一年時間,這一數字被腰斬,僅剩194.36億元,同比下降53.32%;2019年中期跌至負值。
誰有資金壓力?11家房企現金同比減少
現金流是房企的生命線,擁有充足現金流的房企將在非常時期活下來,而現金流緊張的房企,很有可能會面臨危機。
南都大數據顯示,11家房企手持現金同比下滑,最大降幅達到33.3%。其中,同比下降10%以內的有5家,分別為中海、雅居樂、榮盛、金融街、華夏幸福。
“利潤王”中海現金雖然同比略有下降,整體而言,行業最低的融資成本以及相對穩健的財務現金流使得中海保持行業第一梯隊。截至去年末持有現金954.5億元。但一年內到期的有息負債為320.8億元人民幣,僅占有息負債總額的16.9%;資產負債率60.06%,凈借貸比率33.68%,加權平均借貸成本為4.21%,借貸成本是行業的最低水平。
老牌房企金融街一度飽受資金壓力,在手現金較年初下降8%至110億元,但僅相當于一年內到期有息負債的0.7倍(2019年初為1.2倍)。此外,2019年凈經營現金流由負轉正,實現凈經營現金流27億元,2017年和2018年分別為-73億元和-90億元,扭轉了公司發展略顯被動的局面。
2019年,華夏幸福持有的現金很難覆蓋其短期流動性。據統計,華夏幸福所使用的融資方式多達20余種,被媒體稱為“花式融資百科全書”。從融資成本來看,截止到去年年底,融資加權平均成本為7.86%,特別是信托、資管等其他融資的平均利息成本10.02%,融資成本之高可見一斑。凈現金流更為緊張,該公司近三年的凈現金流均為負值。
同比下降超過10%的有6家,分別為華潤、萬科、金茂、遠洋、首開、華遠。
比如萬科,2019年年報顯示在手現金高達1661.9億元,同時有息負債下降33.6億元,凈負債率為33.87%。萬科財務負責人王文金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我們有了現金以后真的沒有必要保有那么多的借款,增加付利息成本。所以我們今年的凈現金流入非常好,足夠覆蓋短期債務,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歸還了有息借款。”
再來看遠洋,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底手持現金335.66億元,流動比率為1.8倍相較于2018年的1.6倍有上升;連同尚未使用的授信額度約2207.46億元,可以確保遠洋財務穩健。
最大增幅154%!近八成房企持有現金增長
2019年房地產行業的調控政策繼續從嚴,而且房地產金融管控政策也在加嚴,包括信托貸款融資、海外發債融資、銀行貸款融資等全面收緊。在此背景下,相較于2018年,房企現金流受到多大沖擊?
南都大數據顯示,除了一家無同比數據,其余49家房企中有38家手持現金同比增長,其中最大增幅達154%,占比近八成。具體來看,建發和大發分別以154%、117%的增幅位列榜單前列。
同比增幅50%-100%(不包含)的有6家,分別為合生、建業、奧園、綠地香港、佳兆業、北大資源。這一區間,僅奧園和建業為千億規模房企。
截至2019年底,奧園手持現金資源總額約為680.6億元,現金增幅高達71.78%。奧園經營業績大增,業務經營產生的收入導致現金增長。同時,奧園不斷提升公司“開源節流”的能力,提高項目資金回籠效率,嚴格控制成本及各項費用開支。
同比增幅30%-50%(不包含)的有4家,分別為新城、融信、華發、龍湖,
同比增幅10%-30%(不包含)的有19家,代表房企有招商、旭輝、中南、正榮、保利、世茂、金科、恒大、碧桂園、陽光城、綠地等。可以看出,絕大部分房企都集中在這一區間,現金流呈現穩步增長態勢。
同比增幅低于10%的有綠城、時代、融創、金地、美的置業、合景泰富、藍光發展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