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就業保民生穩發展“直播+”數字服務大有可為

2023-01-08 05:39:03

來源:北京青年報


【資料圖】

畢舸

日前發布的《2022快手直播生態報告》顯示,得益于平臺直播生態的包容發展,快手涌現出非遺傳承、知識普惠、助農惠農、線上招工等多元直播類型。2021年1月推出的直播招聘平臺“快聘”板塊,讓廣大求職者在直播間與企業直接對話,更明晰地了解企業需求、工作環境、工作內容等。該平臺為大學生、藍領、農民工等群體就業求職搭臺,進一步推動人力資源行業數字化發展,2022年直播超過500萬場,提供崗位的企業總數達24萬家。

隨著直播經濟方興未艾,如何讓這一新業態更好發揮提升經濟運行效能、促進完善社會治理的正向作用,成為社會關注熱點。這其中,通過各類創新數字化服務與促就業、保民生相結合,正成為“直播+”生態發力的又一亮點。近兩三年來,我國就業形勢總體保持穩定發展態勢,但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部分群體面臨新形勢下的就業發展挑戰,包括求職人群與企業之間長期存在信息不對稱、專業不匹配等問題。

比起傳統招聘方式,以直播形式進行招工,即時的交流互動能夠幫助企業充分展示自身需求,這些需求精準傳導到求職者身上,有助于提高人崗匹配度。眾多企業、職業服務中介借助直播招工新模式,從職位上架、內容運營、線索轉化等多個方向進行調整優化,可為求職者提供溫暖、專業的就業服務,實現高效精準招聘,為勞動就業市場提供創新增量。在此背景下,“直播帶崗”新業態受到了供需雙方的歡迎。

與此同時,直播行業的迅猛發展,孕育了大量新職業,使很多人轉型成為“直播新職人”。如從地方劇團演員發展為新星主播的豫劇網紅付娜娜,借助直播平臺堅持傳播傳統文化,并在不斷摸索中掌握了老戲曲新傳播的秘訣,目前她的賬號粉絲接近200萬,一場直播達到幾萬人同時在線。來自農村的劉學云自學通過國家司法考試,以直播法律講座等方式幫助有需要的人,成為內蒙古包頭市首位快手直播“網紅律師”,?也實現了個人命運的重大提升。

此外,“帶貨主播”“家庭教育主播”等新名詞指向眾多新職業和傳統崗位升級,讓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掌握數字化技能,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發展新空間,同時也拉動了網紅經紀、網紅培訓運營等新興行業的發展。

當前,“直播+”已不局限于娛樂、消費等領域,而是擴展到更多樣化的民生服務領域,為就業、招聘、創業等各類民生發展提供從“人工”到“智能”的供需匹配方式變革,促進人力資源更大范圍流通,降低就業創業門檻,惠及眾多就業群體,其社會影響力日益凸顯。

2020年7月,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工信部等13部門聯合發文,就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的15個重點方向提出了19項創新政策,以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為包括直播經濟在內的數字經濟新生態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機遇?,F在,直播經濟正成為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的一抹亮色,直播帶貨、直播助農、直播非遺、直播帶崗在新語境中有了新的內涵,成為加速供給側改革、激活消費重啟的新動力。

期待更多領域開啟“直播+”探索創新,成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創新樣本,以技術、服務、模式多重創新為抓手,培育新的產業形態和就業形態,助力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