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2025年我國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2022-01-12 06:18:47

來源:北京日報

《“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近日經國務院批復同意印發。作為“十四五”時期乃至更長一段時期我國促進公共服務發展的綜合性、基礎性、指導性文件,《規劃》在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住房、教育、養老、育幼等方面作出哪些安排?國務院新聞辦昨天(11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相關部門負責人作出回應。

《規劃》明確,到2025年,公共服務制度體系更加完善,政府保障基本、社會多元參與、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務供給格局基本形成,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6%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司長歐曉理介紹,《規劃》將整個公共服務體系按照基本與非基本進行分類。“十四五”時期,對于基本公共服務項目,要推進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建設、補齊基本公共服務短板、推動提升均等化水平,讓各地享有的服務水平差距明顯縮小。對于非基本公共服務,要積極推動政府、社會、市場多元參與,圍繞托育、學前教育、縣域普通高中、養老、醫療、住房等六大領域,快速增加人民群眾負擔得起的普惠性服務供給,供需矛盾明顯緩解。

在幼有所育方面,到2025年,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4.5個,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實現應保盡保。在學有所教方面,學前教育毛入園率大于9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6%,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大于92%,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1.3年。

教育部發展規劃司負責人晁桂明介紹,“十四五”期間將繼續實施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推動各地適應生育政策調整,以縣為單位優化普惠性幼兒園的布局規劃。同時,大力提升縣域普通高中整體質量。強化源頭治理,加強省級招生工作統籌,落實地市主體責任,嚴格執行公民同招和屬地招生,堅決遏制優質生源過度流失。嚴禁發達地區、城區學校到薄弱地區、縣中搶挖優秀校長和教師。

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

近年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會同相關部門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2019年至2021年,全國累計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1.4萬個、惠及居民2000多萬戶。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房保障司負責人潘偉介紹,“十四五”期間,將加大金融、土地、公共服務等政策支持力度,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40個重點城市初步計劃新增650萬套(間),預計可幫助1300萬新市民、青年人等緩解住房困難。同時,繼續做好公租房保障,因地制宜發展共有產權住房,穩步推進棚戶區改造。“十四五”期間將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約21.9萬個城鎮老舊小區的改造任務。

人均預期壽命78.3歲

《規劃》提出,2025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78.3歲,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3.2人、注冊護士3.8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大于95%。

《規劃》從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角度,對兜底性養老服務、普惠性養老服務和生活性養老服務進行了分類指導。民政部養老服務司負責人李邦華介紹,在兜底性養老服務方面,《規劃》強調政府要承擔供給的主要責任,提出要實施特困人員的供養服務設施和服務質量達標工程,提高托底保障能力。在普惠性養老服務方面,強調政府要支持增加供給,提出要發展集中管理運營的社區養老服務網絡,推動形成15分鐘養老服務圈,大力發展農村互助養老設施,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在生活性養老服務方面,《規劃》提出要促進養老服務與相關服務業的融合發展。

社會發展與公共服務

“十四五”主要指標

■幼有所育方面 到2025年,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4.5個,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實現應保盡保

■學有所教方面 學前教育毛入園率大于9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6%,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大于92%,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1.3年

■勞有所得方面 參加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1500萬人次

■病有所醫方面 人均預期壽命78.3歲,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3.2人、注冊護士3.8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大于95%

■老有所養方面 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達55%,新建城區、居住(小)區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達標率100%,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5%,養老服務床位總量約1000萬張

■住有所居方面 城鎮戶籍低保、低收入家庭申請公租房和符合條件的農村低收入群體住房安全均實現應保盡保,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約21.9萬個

■弱有所扶方面 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目標人群覆蓋率達100%

■文體服務保障方面 每萬人接受公共文化設施服務3.4萬次,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6平方米,每百戶居民擁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面積大于30平方米(據新華社)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