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0 22:39:2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蘭州12月17日電 (馮志軍 史靜靜)今年以來,素有“黃河蓄水池”之稱的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減畜196萬個羊單位,草畜平衡基本實現。天然草原產草量和草群高度均達到十年來的峰值,濕地面積較2004年擴大2.8倍,濕地保有量面積達到730萬畝,黃河水量補給大幅增加,出境水量提高31%。
甘南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17日在蘭州舉行。甘南州委常委、常務副州長左龍表示,甘南今年共申報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項目34個,投資逾9億元實施了瑪曲黃河水源涵養區和碌曲尕海、黃河首曲濕地等一批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以及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水土保持等重點生態工程。
作為黃河流經甘肅的“第一站”,甘南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是黃河、長江上游水源涵養與補給區,整體被納入國家生態主體功能區,90%以上的國土面積屬于限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被譽為“黃河蓄水池”和“中華水塔”。
基于此,甘南編制印發了《甘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同步建立規劃項目庫,將總投資1287億元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兩大類11個方面78個重點項目納入項目庫逐年推進實施。
甘南州政協副主席、州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王國慶介紹說,在國家和省上的大力支持下,通過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區域內森林覆蓋率和草原植被覆蓋度逐年提高,水源涵養能力明顯增強,甘南黃河上游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功能得到進一步鞏固。
甘南是全國五大牧區和九大林區之一,也是甘肅省最大的天然林區。左龍說,甘南建立生態保護區民眾生態利益共享機制,將當地民眾就地轉化為護草員、護林員等,生態保護質量與群眾生活質量同步提高,初步構建起政府部門為主、民眾共同參與生態管護新格局。
據統計,2021年,甘南共落實森林、草原、生態扶貧等各項生態補償資金11.2億元,續聘選聘生態護林員逾萬名,落實報酬補助8726萬元。
左龍表示,今年甘南深度挖掘黃河上游歷史、民族、生態、農耕、游牧等特色文化資源,積極打造鍋莊、賽馬、楹聯等系列文化品牌。全面啟動黃河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普查工作。保護傳承518項非物質文化遺產、544處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單位(點),持續推進拉卜楞寺、洮州衛城、俄界會議舊址等文物保護項目。成立甘南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積極開展對藏戲、民間諺語等民間文化的挖掘、搜集、整理、保護工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