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城鎮內河湖治理成效突出 設點項目水質大幅提升

2021-12-15 05:09:44

來源:南海網

海口東西湖、鴨尾溪轉身“打卡地”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14日消息(記者 李波 文/圖)城鎮內河(湖)水質改善是水污染治理的難點,也是廣大城市居民密切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海南省于2015年率先在全國開展省域城鎮內河(湖)水污染治理行動,聚焦“溯源、控污、擴容”持續發力,取得了明顯成效;截至今年10月,全省城鎮內河湖水質達標率91.3%、優良率45.2%,分別較治理前上升41.3個百分點和27.5個百分點,整體水質狀況達到了治理以來的最好水平。

12月14日,記者跟隨省內相關水務及環保部門去到海口市東西湖、鴨尾溪實地了解情況,探尋近年水流治理帶來的啟示。

東西湖設靚景完成治理改造

自2019年年初,繞海口東西湖跑步一圈已成為市民劉阿公每日清晨做的頭一件事,“改造后的東西湖附近空氣更新鮮,成為周邊住民休閑健身的首選之地,一片碧綠蕩漾中,令人神馳忘返”;前來旅游的陳女士本來坐在車中,看到東西湖邊橋樓相襯的靚景,不自禁走來拍照留影,“現在就分享給家人看”。這與東西湖多年來的治理分不開。

東西湖整體治理工作于2018年1月份開動,以截污控源為核心,以提升水體自凈能力為目標,從污染控源和水生態修復兩方面著手,融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結合水動力改善和長效運營機制建立,打造良性生態健康水體,改善人居環境。據了解,該項目投資估算約為9200萬元。

東西湖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分為三部分,在截污控源中,該項目先是解決了污水管網排放的問題,再通過末端截流防止湖水倒灌,提高海口博愛南路污水截流倍數,緩解了雨污混合水溢流問題。項目通過在新建景觀石橋設置疊梁閘,根據東西湖運行水位進行調節,并調整補水管道,采用牽引拖拉管工藝進行施工,完成補水貫通。在內源治理方面,因東西湖底泥淤積狀況較為嚴重,淤積厚實,沉積物中污染物元素含量高,項目采取底泥再利用,即將表層15-20cm污染較嚴重的淤泥,利用挖機收集、堆放至東西湖沿線的生物滯留帶內,為植被生長提供充足有機質。針對沙量較高、有機質較低剩余底泥,則通過干塘+底泥生物改良的方式進行初步分解、凈化,并種植沉水植物,構建水生態系統,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凈化能力,再次對東西湖底泥進行固化、分解,消除內源污染。

生態修復非一日之功,項目在雨天及雨后湖水渾濁度高或水體泛綠、藍藻爆發時,將啟動循環凈化設備+人工濕地系統處理,并通過循環凈化設備和人工濕地的處理,實現東西湖的水體自凈和自循環目標。

“黑水溪”變“示范點”

鴨尾溪是美蘭區海甸島中部橫溝河左岸的一個分支,呈東西向橫貫海甸島,其向東和南渡江相連,西接五西路排洪溝。早些年曾被作為黑臭水體的典型被媒體曝光。當日來到這里,記者看到,彎曲的河道中,碧波粼粼,汩汩而流,與兩岸青色植被映成畫卷。

對于鴨尾溪水環境治理,海口市政府通過實地考察、調研分析,決定采用“PPP+EPC+監管”模式,由葛洲壩集團開展相關工程。

水體黑臭,根子在岸上。通過系統調查研究發現,鴨尾溪黑臭主要由內源污染嚴重、污水肆意排放、水體流動性差和自凈能力缺失4個原因造成。在前期摸排的時候,鴨尾溪河道內的淤泥厚度大概有1米到2米之間,是非常嚴重的污染源;在管網(污染源)排查中,相關部門發現了許多雨污水管錯接、混接、亂接等不規范排水行為,共排查出23個大的排污口,小排污口更是不計其數,每天排放到河道的污水量有9000到10000立方米;隨著城市的發展,早期的郊野河道被兩岸生活的居民擠壓和侵占,導致流水不是很暢通,尤其是海達路和人民橋下游這兩段,水體流動不暢容易造成水質惡化; 在前3個原因的基礎上,河道兩岸的水生植物和動物受到污染后基本上被破壞掉,導致鴨尾溪沒有自凈能力。

結合鴨尾溪水體質量和污染特點,該項目前期共整改污染源27個,新鋪設的1524米排污管道將污水送到市政污水管網中轉到污水處理廠處理,解決了控源截污的難題。

項目竣工以來,新建總處理量6700萬m3/d一體化污水提升泵站2座(一座2500m3/d,一座4200m3/d),總處理量6700m3/d凈水站2座;新建截污閘門5座、拍門6座,清理河道底泥16.64萬m3,新增曝氣機83臺,鋪設生物毯16600m3,改造駁岸斷面1100m,鴨尾溪還設置了日處理能力分別為5000和1700立方米的兩個臨時污水處理站,對片區內的污水進行收集處理,達標排放的水既實現了水的循環利用,又對河道進行了生態補水。

2019年4月份,海口啟動了鴨尾溪濕地生態系統建設工程。海口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修建步行道、恢復生態護岸、種植紅樹林、大葉油草等本地景觀綠植以及因地制宜在沿岸布置廣場、座凳等休閑服務設施等,給市民打造出一個水清岸綠景美的高品質濱水公共休閑空間。“濕地生態系統建設工程主要集中在鴨尾溪1#段與2#段,從修復生態廊道、激活濱水空間、建設生物棲息地、建立防汛梯田、構建城市海綿體等方面對鴨尾溪進行景觀提升。”該負責人稱。

如今,鴨尾溪被設立為水利部科技推廣中心黑臭水體綜合治理技術推廣(海口)示范基地,獲“優秀示范工程”稱號。

省生態環境廳水環境管理處負責人林小斌表示,從2015年開展污水治理專項行動以來,全省消除了一批“黑色”水體,完善建設了一批城市建設發展所需的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同時打造了一批群眾點贊,展示城市形象的美麗河湖,下一步,環保部門還會繼續做好相關工作,把城鎮內河湖治理作為環保為民、環保惠民的有效抓手,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既補充短板,也著力水體提升功能,切實把相關治理打造成群眾身邊的美麗風景線。(李波)

關鍵詞: 水體 治理 西湖 項目 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