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9 14:09:00
來源:央視新聞
從今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艙發射升空,到今天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收官之戰正在進行,不到八個月的時間,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圓滿完成了五次發射,三次航天員太空出艙、一次載人返回等任務,中國空間站的故事仍在繼續。
在中國空間站運行的約400公里高度軌道上,復雜的空間環境時時影響著空間站和航天員的在軌生活,為應對這些挑戰,科技工作者們付出了大量心血,確保空間站完成太空使命。
空間站所處太空環境特點主要體現在大幅度的溫差、近真空環境、強輻射和微重力等方面。空間站以約90分鐘一圈的速度繞地球飛行,從地影區到日照區最高溫差接近300℃,必須進行有效的隔熱和冷卻防護。并且,隨著軌道高度增加,大氣越來越稀薄,到了空間站運行的距地面400公里高度,氣壓已經下降到10-5帕,比地面要小10個數量級。盡管大氣非常稀薄,但殘余的大氣分子依然存在,這其中一個主要成分就是原子氧,它的存在,會對空間站表層材料產生影響。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空間環境主管設計師 呼延奇:原子氧對空間站表面材料會產生氧化、腐蝕作用,尤其是咱們空間站在軌可能有10到15年這樣一個長期壽命,那么隨著時間積累,原子氧對表面材料的腐蝕效應還是非常明顯的。
此外,太空中的輻射,比如帶電粒子和紫外線,在沒有大氣層保護的空間環境中變得十分強烈,影響著航天器元器件、材料和航天員。為此,科技工作者們在設計建造空間站的時候,要充分應用到耐輻射材料。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空間環境主管設計師 呼延奇 :有一些極高能的粒子可能會穿透整個地球大氣層到達地面,但這個量已經非常微弱了,但是在400公里這樣一個軌道上,這些粒子的數量應該說比地面上是要高得多。軌道上紫外線輻射量比地面也要高得多,導致材料的老化會比較嚴重。我們在設計階段就針對表面材料抗紫外的能力,一個是通過設計,另外(一個是)通過試驗去考核它,保證它擁有15年或者20年這樣一個壽命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