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眼看鎮江”活動再出發 聚焦高質量發展見證鎮江加速跑

2021-12-06 18:38:48

來源:千龍網

近日,2021“網眼看鎮江 聚焦加速跑”系列活動再出發,相繼走進鎮江市高新區、新區、揚中區、丹徒區,共同見證鎮江市激情奔跑的速度與發展巨變。

鎮江高新區:挑高新技術發展“大梁”造科技創新策源地

高新區作為鎮江城市發展戰略“一體兩翼”的“西翼”,不僅要承擔起鎮江城市向西發展的主要任務,更要挑起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大梁”。為此,鎮江高新區以“爭當創新發展先行軍,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加快成為鎮江發展活力標桿”為目標要求,設定了“十四五”規劃的遠景目標,提出到2035年力爭成為全國一流的創新型特色園區,重點在集聚創新資源上下功夫,加快創新主體培育。據了解,今年該區新增高企培育庫企業同比增長41.2%,在孵科技型中小企業數同比增長33.3%,申報高企數同比增長25%。

在今年年初全面開園的鎮江高新區半導體及通信產業園內,目前已集聚芯視達、印勢新材料等一批骨干企業,初步形成了芯片設計、制造、封裝、測試的全產業鏈,據該區招商中心主任李飛介紹,園區1-11月份實現產值已超2億元,明年有望突破10億元。

近年來,鎮江市高新區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領跑鎮江產業強市“一號戰略”,推出了一系列務實舉措,重點出臺了《加快打造人才集聚創新發展活力標桿“17條”》,對引進的頂尖人才(團隊)給予“一事一議”上不封頂的資金資助,還通過整合7家在地研發機構資源,建成綜合性產業創新服務平臺。目前,平臺走訪企事業單位300余家,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106項,為企業提供個性化技術診療服務。

鎮江新區:展現高質量產業強區活力不斷擦亮區域發展底色

鎮江新區是鎮江“一體兩翼”總體布局中的“東翼”,總面積223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59.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3萬人。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3.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2.1%,工業應稅銷售連續兩年站穩千億元,圓滿完成當年簽約項目固投44億元核心目標。在最新發布的《全國經開區營商環境指數報告》中,躋身219家國家級經開區第18位,房價收入比排名全國第一,商務成本指數、高鐵便利指數排名全國第二。

近年來,鎮江新區緊盯“智造高地、宜創新城”定位,把產業發展作為開發區第一要務,一批優質項目的落地,為高質量產業強區注入強勁活力,不斷擦亮區域發展底色。堅持產業鏈思維抓產業發展,新區聚焦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命健康四個主導產業,健全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不斷提升招引質量。今年1-10月份,全區固定資產投資超173.5億元,高技術產業投資超58.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3.2%、24.2%;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63個,同比增長15.8%,平均單個投資額達6.6億元。

今年5月,鎮江新區率先在鎮江市啟動政務服務“一窗通辦”和“一網通辦”改革,政務服務已構建起“一窗一網一專區”線上線下融合服務新格局。運行以來,共受理各類辦件7000余件,窗口人均辦件量與改革前相比提升40%,項目立項到施工許可平均時長壓縮86%、環節壓減59%、材料壓降60%,企業和群眾滿意率超過99%。如原來需要2天才能變更危化品經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現在只需到“一窗通辦”窗口,取一次號,遞交所有材料,0.5個工作日就能在統一出件窗口拿到新的證照。鎮江新區在江蘇省率先成立行政審批局,打造“1113”審批效率新標桿,探索“不見面”審批新模式,推廣“項目網格”專班服務,審批效能達到全省最優。

鎮江揚中市:加速產業轉型升級促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揚中市,因地處揚子江中而得名,是遠近聞名的“工程電氣島”,智能電氣、新能源、裝備制造、汽車零部件四大主導產業形成了從產業集聚到產業集群,從傳統電氣到智能電氣質的飛躍。近年來,揚中市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堅決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擔當,持續放大“黨建+”品牌,堅定不移辦好產業強市、鄉村振興、文明創建“三件大事”, 連續三年獲得江蘇省推進高質量發展先進市、鎮江市高質量發展考核第一名,經濟社會發展邁上了新的臺階。

揚中市緊扣總量、質量、均量“三量齊升”的目標,深入實施產業鏈“鏈長制”,先后招引落戶雙揚特種精密軸承、奧克斯(揚中)智能制造產業園等一批優質項目,以智能電氣、新能源、臨港裝備制造、汽車零部件為主導的“4+X”現代產業版圖基本形成。長城汽車蜂巢動力第一千萬臺發動機下線,億能集團成功牽手世界500強的伊頓公司,大全能源、威騰電氣、通靈股份分別在上交所、深交所科創板上市,實體經濟的根基更加堅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創新推出“鐵堡壘”工程、“黨小組+攻堅隊”等紅色幫辦服務品牌,實施“才聚江洲”系列人才新政,營商便利度始終位居鎮江第一,厚植了創新發展的廣闊熱土。

“踏上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揚中正緊緊圍繞智慧制造城、綠色生態島、平安幸福洲‘三大定位’,激情奔跑、持續領跑,致力干出高質量發展的‘爭雄勢’。今天的揚中,是一座風光迤邐、人文薈萃的魅力之城,是一座厚積薄發、未來可期的潛力之城,更是一座勇闖新路、勇立潮頭的活力之城。”揚中市委書記張德軍說 。

鎮江丹徒區:綠色低碳發展為先 堅持質量、效益并存

綠色、低碳,已經是丹徒“產業強區”的主基調,近年來,丹徒不斷優化產業結構,累計關停茂源化工、天龍化工、華元焦化、長三角精細化工等低端落后或安全環保不達標企業41家,提升改造企業231家,北汽、恒順創成國家級綠色工廠,4家企業6個車間被評為省級示范智能車間,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45.3%、較“十二五”末提升14個百分點。創成1個國家鄉村旅游重點村、6個省級電子商務示范村(企業),打造了一批網絡有熱度、影響有廣度的旅游產品。三次產業結構占比演進為5.2:49.7:45.1。

綠色是發展底色。丹徒從項目招引階段,就堅持質量、效益并存,系統研究制定招引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辦法、項目預評估制度,著重把好項目招引“信息關、準入關、資源配置關”,不斷提升項目招引質量。總投資50億元的建華高性能工程建設復合材料、總投資15.8億元的德晴碳纖維等一批重點產業項目成功落戶丹徒。具體在提高項目預評估水平上做了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健全系統性評估體系。建立招引項目信息集散中心,統籌收集項目信息,定期研判在手在談項目,形成有效的項目信息扎口管理模式。組建在談項目快速預審工作組,定期召開項目快速評審會,從“產業政策、能源消耗、安全環保、空間規劃、畝均投資強度、經濟效率和效益、科技含量”等多維度考量項目可行性,及時科學準確的提供評估意見。

提高評估專業化水平。邀請專業技術管理人才、行業專家,組建評審專家庫,參與項目評審,提供專業性參考。在對在手在談項目做好前期論證的基礎上,規范建立第三方機構評估機制,提升項目招引決策科學性和專業性。三是嚴格項目準入標準。明晰以“高端裝備、汽車整車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食品等”為重點的產業項目發展路徑,嚴格項目“345”生產機制,建立項目招引負面清單,堅決杜絕匹配度不高、高能耗、高污染、低水平的產業項目。四是規范項目評審流程。明確各部門職責分工,由區商務局牽頭匯總在談項目,再由區經發局、行政審批局等部門組織召開評審會議,出具項目評審意見。在評審中要求既對在談項目研判抓得“準”,也要對項目評審抓得“快”。

“網眼看鎮江”作為鎮江市委網信辦打造的網絡主題傳播特色品牌,每年聚焦一個主題,借助網媒、網紅和網友的平臺、流量、傳播優勢,通過筆頭、鏡頭和腳頭,選取各部門、各板塊最具典型性、代表性的點位開展采訪和記錄,全方位、立體式展現鎮江經濟、民生、金融、生態等領域的“蝶變生長”。

自開展以來,已交上了一份累計發布圖文、視頻類稿件上千篇,推送轉發各類網絡短視頻百余部,全網閱讀量過億的可喜“答卷”,品牌效力日益凸顯。

關鍵詞: 鎮江 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