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全力推進老年人接種新冠病毒疫苗

2021-12-06 12:38:43

來源:新華網

央視網消息:全球新冠肺炎新增確診病例仍在增長,加上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在一些國家和地區擴散,我國外防輸入壓力持續加大,接種新冠病毒疫苗仍是當前有效的防控措施。

我國已累計接種新冠病毒疫苗超過25億劑次,全人群接種率全球領先,但是老年人接種率相對來說偏低,70歲以上人群接種率大約只有50%,目前還有5000萬左右的老年人沒有接種。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鄭忠偉在接受總臺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我們不快速推動這5000萬左右老年人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一旦放松管控,出現重癥、死亡的人數是我們難以接受的。下一步將全力推進老年人,尤其是高齡老年人接種。

鄭忠偉介紹,不同國家按照各自疫情發展情況制定本國的疫苗接種策略。境外一些國家疫情較為嚴重,基于老年人感染后重癥和死亡風險高,所以優先為老年人接種疫苗予以保護。我國由于整體疫情防控較好,國內感染風險主要來自于境外輸入,所以制定疫苗接種策略時,優先安排海關、邊防、民航、醫務人員等高暴露風險人群。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 鄭忠偉:因為我們和國外的這些策略不一樣,所以造成了到現在各個年齡段的接種率和國外不相同。按照美國的統計,美國現在是全人群的接種率大概在60%左右,但是65歲以上老人的接種率已經超過86%,年齡越高接種率越高。而我國到目前為止,60歲以上人群的接種率大概在85%左右,但是70歲以上的人群的接種平均率大概只有50%多一點,80歲以上的接種率只有40%多一點,而且特別在一些省市80歲以上人群的接種率有的還不到30%。

新冠肺炎重癥和死亡病例在老年人群多發

專家認為,我國70歲以上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率較低,但其感染新冠病毒后,發生重癥和死亡的風險最高,因此,應加快推進這一人群的接種工作。

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 王華慶:如果是年齡越大的話,住院的風險就會越大,可能和青少年相比要高出將近一百倍。其實,我們在疾病流行的時候要保護一些重點人群,老年人就是重點的保護對象。這一次新冠(肺炎)的流行,(從)臨床特征分析來看,他(老年人)的重癥率高、病死率高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免疫功能衰退。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 鄭忠偉:從廣東江蘇當時的疫情統計來看,重癥當中90%是沒有打新冠疫苗。從個體來講,老年人一定要打新冠病毒疫苗,它可能不一定能100%能防感染,但是防重癥和死亡能夠達到90%左右的保護,非常必要。

常年居住偏遠農村地區的老年人也應接種

有人認為,常年居住在偏遠農村的老年人以及一些高齡老年人平時很少出門,接種新冠病毒疫苗的意義不大,這種說法有道理嗎?來看專家的分析。

專家介紹,老年人只要沒有打疫苗,或者沒有得過新冠肺炎,就容易被感染,加之農村地區醫療條件相對較差,一旦感染就可能威脅生命。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 鄭忠偉:很多年輕人在打了疫苗以后,即便發生感染,可能出現的表現為輕癥甚至是無癥狀。當他回鄉下去看老人,特別是在節假日期間去看望老人的時候,就完全有可能把病毒帶回家去,這樣就給老人帶來了一種感染的風險。一旦發生感染,就會出現重癥和死亡,實際上年紀越大患重癥以后后果就越嚴重。所以基于此我們還是再一次呼吁,要加快推進老年群體的接種。

我國使用的疫苗具有良好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些人擔心老年人在接種新冠病毒疫苗之后會出現不良反應,目前仍有部分老年人處在觀望狀態,未進行接種。那么,老年人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安全性到底怎樣?來看專家的解釋。

專家介紹,我國目前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按照相關審批要求,在獲得有關機構批準附條件上市或緊急使用前,均開展了包括老年人群在內的全人群的I、II、III期臨床試驗,顯示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國主打的滅活疫苗和重組蛋白疫苗的副作用較低,其安全性指標好過平常年份接種的各種疫苗。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 鄭忠偉:截止到目前,全球使用我國的新冠病毒疫苗應該有接近40億劑次,60歲以上老人使用我國的新冠病毒疫苗已經超過了5億劑次。從5個多億的接種規模來看,新冠病毒疫苗安全性是非常好,甚至經過一些不良反應監測,我們發現老年人群不良反應的一些數據還低于年輕人。比如常見的不良反應發燒。現在老年人的不良反應發燒比例是17.6/1000000,這些基本上都不需要處理;嚴重過敏反應發生率是1/10000000,經過及時觀測處理,基本都無大礙。

在有效性方面,國內外研究數據證明,疫苗在預防新冠病毒感染,尤其是重癥和死亡方面的作用顯著。美國的統計數據顯示,與未接種疫苗的人群相比,疫苗接種可使新冠病毒的感染風險降低50%,住院風險至少降低10%,死亡的風險也至少降低10%。阿根廷衛生部發布報告,接種兩劑中國生物疫苗對60歲以上人群的整體死亡保護率為84%。因此,為了實現既降低感染又降低死亡,繼而保護老年人的整體疫情防控目標,必須補齊當前老年人群疫苗接種率較低的短板。

應正確認識疫苗接種“偶合反應”,

對于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常常會聽到“偶合反應”這個詞,那么,什么是疫苗接種“偶合反應”呢?

“偶合反應”是指接種者在打疫苗時已患有某種疾病,疫苗接種后剛好疾病發作,與疫苗接種本身無關,也不屬于接種后的異常反應。老年人患有基礎疾病的概率大,健康狀況較年輕人更為復雜,在疫苗接種過程中,“偶合反應”會相應增多,無論接種的醫務人員還是接種者都不必過度緊張,更不用因為擔心“偶合反應”而不敢接種。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 鄭忠偉:我們國家每一天大概死亡人數是兩萬多人,就是你打疫苗和不打疫苗我們都有兩萬多人死亡。我們國家每一天有60萬到70萬人會到醫院去住院,打疫苗和不打疫苗他都會去住院。那么如果是老年人在接種疫苗之后正好和他去醫院住院或者是正好發生死亡在時間上有關聯,大家就會認為,是不是和疫苗有關系?那么,我們判定的就是如果不是疫苗引起的,就把它叫做“偶合(反應)”。

專家提醒,要充分相信疫苗的安全性,避免心理緊張引發的心因性反應而誘發潛在的疾病;要如實告訴接種的醫務人員,此前有過什么疾病、是否做過體檢、最近有什么不舒服等等;接種疫苗之后三天內避免劇烈運動、喝酒等,保持平穩的生活狀態,防止一些意外情況的發生;身體出現明顯不適要及時就醫,如果懷疑與疫苗接種有關,可以通過正常渠道報告,我國已經建立了疫苗接種不良反應鑒定體系。

疾病處于穩定期則可接種

老年人接種新冠病毒疫苗的禁忌癥有哪些?患有哪些基礎疾病的老年人不適合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呢?繼續來看專家的介紹。

專家介紹,結合我國20多億劑次接種的統計分析來看,我國疫苗因安全性好、副作用小,發熱等全身性不良反應顯著低于國外疫苗,尤其適合老年人群的接種。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 鄭忠偉:老年人,除了既往有過疫苗接種的過敏史,就是他不能接種疫苗,或者是正在處于發燒期間,或者處于感染性疾病,或者是神經系統疾病的發作期,除此以外都是可以接種疫苗的。

專家提醒,老年人在疫苗接種前需對自己的發病狀況進行評估,或者咨詢接種現場的臨床醫生,判斷基礎疾病是否處于穩定期。嚴重冠心病通過治療已基本排除短期內發生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曾經患惡性腫瘤經過治療已得到控制。只要疾病處于穩定期,則可接種。接種前應做好預約,避免現場等待時間過長而出現疲勞、緊張,必要時有家人陪同。

強烈建議老年人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加強針

老年人是否應該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加強針呢?

專家強調,由于老年人的免疫功能相對較弱,一旦感染新冠病毒,發生重癥、危重癥的比例更高,所以強烈建議老年人不僅要盡快接種疫苗,還要在完成接種6個月后進行加強免疫,以期獲得更好的保護效果。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 鄭忠偉:我們現在也觀測到,老年人在正常接種兩劑或者說是一劑免疫程序的疫苗后,產生的中和抗體水平比年輕人是低的。隨著時間的延長,不光是老年人,各個人群中和抗體水平都會下降。通過專家的論證,認為在6個月左右的時間,老年人必須要接種加強針可以很短的時間快速提高抗體水平,對預防感染、預防重癥和預防死亡會產生非常積極的效果。

關鍵詞: 疫苗 老年人 全力 病毒 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