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發現世界上已知年代最早稻田

2021-12-03 08:08:32

來源:北京日報

“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日前在線上召開,通報了浙江余姚施岙遺址古稻田、廣東英德巖山寨遺址、甘肅慶陽南佐遺址、張家川圪垯川遺址和河北張家口鄧槽溝梁遺址5項重要考古成果,其中包括我國發現世界上已知年代最早稻田。

浙江余姚施岙遺址發掘出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大規模古稻田遺存,年代距今約6700年至4500年,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面積最大、年代最早、證據最充分的大規模稻田,證明了稻作農業是河姆渡文化到良渚文化社會發展的重要經濟支撐,深化了人們對長江下游地區史前社會經濟發展和文明進程的認識。

廣東英德巖山寨遺址是嶺南地區迄今發現規模最大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對于深入研究石峽文化與良渚文化的互動、嶺南地區先秦聚落形態演變以及早期社會復雜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甘肅慶陽南佐遺址是一處仰韶文化大型聚落遺址,年代距今5200年至4600年,是黃河流域文明起源和發展的重要實物資料,是研究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和早期國家起源的重大突破。張家川圪垯川遺址年代距今6000年左右,該遺址證實隴西黃土高原是仰韶文化的又一中心區域,大型儲糧窖穴及粟黍遺存的發現,為研究仰韶文化早期生業形態提供了實物資料。河北張家口鄧槽溝梁遺址發現的多處文化遺存證明,該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重要區域,為探討中國北方地區多元一體進程提供了珍貴資料。

國家文物局表示,此次通報的5項重要成果,展現了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珠江流域不同階段新石器文化起源、文明起源與發展的歷史進程,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重要實證。

關鍵詞: 稻田 年代 我國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