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小雪” |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2021-11-22 08:32:02

來源:互聯網

雪花隨風不厭看?一片飛來一片寒。

11月22日10時34分,迎來小雪節氣。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冬季的第2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古籍《群芳譜》中說:“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小雪是反映降水與氣溫的節氣,它是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數較高的節氣,意味著天寒地凍的刺骨之冷開始有展露的跡象。此時降雪逐漸增多,雪量不大,故稱之為小雪。進入小雪時節,北方氣溫降至零度以下,初雪的到來緩解了大地上的干燥之氣。小雪到了,冬也就來臨了。

小雪節氣是一個氣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小雪節氣期間的氣候特征。氣候要素包括降水、氣溫、光照等,其中降水是氣候一個重要要素,氣象上將雨、雪、雹等從天空下降到地面的水汽凝結物,都稱為“降水”。這個節氣之所以叫小雪,是因為“雪”是寒冷天氣的產物,這個節氣期間的氣候寒未深且降水未大,故用“小雪”來比喻這個節氣期間的氣候特征。

節氣的小雪與天氣的小雪無必然聯系,小雪節氣中說的“小雪”與日常天氣預報所說的“小雪”意義不同,小雪節氣是一個氣候概念,反映氣溫與降水量。而天氣預報中的小雪是指降雪強度較小的雪。雪是寒冷天氣的產物。氣象學上把下雪時水平能見距離等于或大于1000米,地面積雪深度在3厘米以下,24小時降雪量在0.1—2.4毫米之間的降雪稱為“小雪”。

小雪節氣,東亞地區已建立起比較穩定的經向環流,西伯利亞地區常有低壓或低槽,東移時會有大規模的冷空氣南下,中國東部地區會出現大范圍大風降溫天氣。俗話說:“小雪封地,大雪封河”, 但小雪節氣不一定下雪,實際上全年下雪量最大的節氣也不是在小雪、大雪節氣。

中國古人將小雪分為三候: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由于天空中的陽氣上升,地中的陰氣下降,導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所以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寒的冬天。

俗語云:“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小雪節氣的習俗包括腌咸菜、品嘗糍粑、曬魚干、吃刨湯、釀小雪酒等。小雪腌菜,主要是北方腌雪里蕻,漬酸菜。在南方某些地方,在小雪前后還有吃糍粑的習俗。吃“刨湯”是土家族的風俗習慣,是用新鮮豬肉精心烹飪而成的美食。小雪酒是在小雪后,用新糧食釀酒,所謂“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小雪節氣是寒冷天氣開始的標志,小雪時節天氣寒冷,人就容易感冒,日常應注意生活起居好習慣,吃些御寒、提高免疫力的食物。

多吃葉酸食物防抑郁。小雪節氣是冬季開始的標志,同時也進入抑郁多發的季節。要常食菠菜、獼猴桃、牡蠣、橘子、黃豆和深綠色的蔬菜,因為這些食物中都含有葉酸,可以幫助抵抗抑郁。全麥面包、粗面粉制品、谷物、酵母、動物肝臟及水果等富含有B族維生素的食物,對改善不良情緒及抑郁癥也大有裨益。

防寒保暖要做好。從這個節氣開始,東北風刮得多了,由于氣候雖冷卻還沒到嚴冬,很多人不太注意戴帽子、圍巾,這樣往往容易遭遇受風寒,因此一定要戴帽子,一定要注意防寒。

多喝水防內熱產生。小雪節氣多喝水也可防內熱產生,緩解口干咽燥、便秘、皮膚干燥等不適。蜂蜜水可潤燥解毒,白蘿卜水能清熱利尿,梨水可以潤肺止咳。

早睡晚起,睡前泡腳。小雪節氣要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寒能力。首先,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如果超過夜里1點還不休息,人的免疫力容易下降,加之小雪節氣后氣溫下降明顯,太晚休息更易生病。每晚用熱水泡腳,用熱水泡腳能刺激足底穴位,或者抽空做做暖腳操,增加腰腿部力量,促進下肢血液循環,防止凍傷,就能提高機體抗寒能力。

小雪過后,飲食方面要多吃熱量高、有健腦活血功效的食物,如羊肉、牛肉、乳類、魚類,并適當飲用一些茶水、咖啡等飲料。據專家解釋,在小雪時節一些黑色的食物其實是更好的選擇。上面說到的黑色的食品,有很多種,包括黑木耳、黑芝麻,甚至泥鰍、黃鱔等等。它們都是能夠迅速幫你恢復身體熱量的食物。

關鍵詞: 11月 22日 小雪 天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