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藝人融合傳統技藝與中式服裝 打造“行走的藝術品”

2021-11-19 23:31:25

來源:互聯網

山水遠近分明,樓閣深邃立體,龍鳳生動靈秀,牡丹仿佛飄著花香......走進山東“繡郎”戴軍的旗袍店,一幅用魯繡技藝制作的仿畫繡栩栩如生,讓人忍不住要多看幾眼。從十五歲開始,這位魯繡第五代傳承人便與手中的針線結下不解之緣。

近30年的磨礪讓戴軍的繡藝愈發嫻熟。他向記者介紹說,魯繡最大的特色便是地域設色,即根據地方民眾的喜好來進行顏色的設計填充,圖案多為花卉鳥獸、龍鳳等寓意吉祥的題材,也有像濟南荷花、陜西兵馬俑、洛陽鯉魚跳龍門等獨具地域設色的圖案。“繡出來的東西要靈活,靈就是比例,活就是色彩,能最本真地還原所要表達的思想。”

守正不忘創新。戴軍不僅繼承魯繡傳統技藝,延續古色古香的韻味,還逐步結合現代元素、國際元素,把魯繡融入現代服裝。例如用珍珠、瑪瑙等裝飾魯繡旗袍的領口,或是將吉祥圖案縫制到年輕人喜歡的服裝上,讓年輕人對傳統工藝產生更多興趣。

“上世紀70年代魯繡多用來縫補衣物,隨著時代的變遷漸漸與定制服飾結合,成了‘行走的藝術品’。”戴軍介紹,他祖上從民國時期就開始將魯繡與旗袍結合。他定制的服飾也頗受外國友人歡迎。有外國留學生專門找他定制旗袍,也有加拿大友人不遠萬里從海外發來訂單。戴軍通過遠程視頻為他量體裁衣,制作出改良版的“龍鳳旗袍”,深受其喜愛。

“先有守正,才能創新。我們守的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最根本的工藝。創新是在此基礎上制作能夠讓現代人接受的作品,符合當代審美趨向。”戴軍說,改良,就是該變的則變,不該改變的不能變。

當下,隨著中國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日益受到重視,越來越多像戴軍一樣的手藝人,將傳統技藝與現代服飾結合,創造出獨具東方美學的個性化服飾。不僅包含刺繡技藝,一件服飾中可能還融入草木染、盤扣、剪紙、手繪等傳統技藝。

從事服裝定制20余年的李愛琦喜愛國畫,為將自己的愛好與工作結合,萌生了在定制服裝上繪畫的想法。“我從小喜愛國畫,又從事服裝行業,將牡丹、蘭花、山水等中國傳統繪畫題材呈現在衣服上,既美觀又彰顯個性,獨具中國特色。”李愛琦說。

談到自己的得意之作,李愛琦向記者展示了一張牡丹圖案的藍色旗袍照片。“這是一位女士為參加活動專程登門找我定制。她非常贊賞國畫與旗袍結合的創意,把這件衣服當做值得珍藏的‘藝術品’,平常都舍不得穿。”

刺繡、扎染、手繪等傳統手工藝,經過歲月洗禮,仍保留了中國制衣文化中最經典的元素和最原始的吸引力。李愛琦認為,創新應用傳統技藝,巧妙地與現代服飾融合,配以簡潔大氣的設計,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更能展現個性和品位。“希望中國傳統技藝與定制服裝的融合能助推中國文化、中國服飾更好地走向世界。”(完)

關鍵詞: 山東 手藝人 融合 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