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8 19:46:48
來源:互聯網
中新網南京11月18日電 (記者 楊顏慈)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18日消息,經國內外科研團隊多年合作研究,科學家發現華南周緣大規模酸性火山噴發亦是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的重要誘因及“兇手”。
該研究提出,2.52億年前,特提斯洋中和泛大陸周邊的大陸巖漿弧酸性火山噴發所導致的環境災難遠超以往的認識,可能是二疊紀末生物滅絕事件的主要“兇手”之一。而西伯利亞大規模基性火山噴發,并非這次大滅絕的唯一“兇手”。
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和南京大學等多家單位聯合完成,在線發表于國際知名刊物《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
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是近5億多年以來地質歷史中發生的最嚴重的生物滅絕事件,導致約81%的海洋生物物種和約89%的陸地生物物種在短短6萬年內滅絕。科學界普遍認為,大規模火山噴發是導致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的原因。
參與本次研究的科研人員認為,以往的研究在解釋這次滅絕的原因時都歸咎于西伯利亞大火成巖省的基性火山噴發,導致大量溫室氣體釋放和快速升溫、海水酸化和缺氧,而特提斯洋和其他地區的酸性火山作用通常被低估甚至忽略。
由南京大學沈樹忠院士和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張華研究員領銜的晚古生代團隊與國內外合作者通過多年的合作研究,在云貴川地區的陸相二疊系-三疊系剖面生物大滅絕層位發現銅超千倍的異常富集,并同時伴隨有汞元素的異常、大規模炭屑沉積,銅同位素和汞同位素的異常波動等。
大滅絕層位富銅巖石的礦物學和地球化學研究表明,這些高濃度的銅來自于華南板塊周邊特提斯洋中大陸巖漿弧酸性火山噴出的氣溶膠中富硫化物液滴的直接沉積,從而提供了華南周邊地區大陸巖漿弧的酸性火山噴發與二疊紀末陸地生態系統崩潰的時空耦合關系。
研究證明,火山富銅礦物和陸地植被燃燒產物炭屑的同時富集保存,反映大規模的火山噴發導致了陸地森林大火盛行,摧毀了陸地植被系統;火山釋放的大量富硫氣溶膠穿透對流層后滯留于平流層可能導致全球百-千年尺度的“火山冬天”,這種快速降溫與隨后的快速升溫可能比火山作用導致的長期逐漸升溫對生物的影響更致命。故此,華南周緣大規模酸性火山噴發亦是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的一個重要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