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2000多公里 北京方艙CT工程師馳援額濟納旗

2021-11-05 07:16:09

來源:互聯網

當額濟納旗第一臺移動方艙CT啟用的那一刻,李超已經忘了“逆行”趕路兩天兩夜、奔波2000多公里的疲憊。

李超是國產醫學影像設備供應商北京賽諾威盛公司的臨床培訓工程師。從10月28日聽說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急需CT機起,他和同事們就進入了“戰斗狀態”。

連日來,額濟納旗疫情防控壓力巨大。像CT機這樣的醫療設備是新冠肺炎診斷和治療的關鍵,也是當地最急缺的。接到額濟納旗方面的需求后,該公司便決定向當地捐贈一臺移動方艙CT。

“傳統的CT有場地限制,還得施工建設,現在開始建來不及了,所以我們選擇了移動方艙CT。”賽諾威盛市場總監馬曉東說,移動方艙CT可即到即用,在室外相對獨立安全的隔離區域就可以使用,同時設有醫患雙通道,避免醫患交叉感染。

時間緊迫,分秒必爭。公司位于北京和揚州的廠房同時啟動,分工協作,一個生產設備、一個生產方艙,最后到揚州組裝。經過24小時晝夜不停的加急趕工,最終實現了方艙CT組裝在48小時內全部完成。換在過去,生產這樣一臺移動方艙CT,至少需要兩三周的時間。

當移動方艙生產完成,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物流運輸。在設備組裝調試過程中,物流調配團隊開始聯系當地疫情防控指揮部開具車輛綠色通行證。由于當地屬于疫情風險地區,司機把CT機運到額濟納旗后很難再及時返回。

10月31日,移動方艙CT準備發車之際,終于找到了一套安全的非接觸式卸貨方案:司機將移動方艙CT運送到當地相關部門劃定的“安全區”,當地運輸車輛“接力”再把方艙CT運到額濟納旗蒙醫院,中途兩方互不接觸。

從揚州到額濟納旗,全程2500多公里,繞過多個封閉路段,歷經兩天時間,移動方艙CT終于抵達安全區。之前,吊車已經在此等候,方艙CT剛到就被吊上當地運輸車輛,火速送往醫院。

移動方艙CT出發的同時,臨床應用培訓團隊也準備就緒。操作這樣的大型醫療設備,需派專業工程師到當地醫院對醫生進行培訓。李超是培訓部門負責人,接到任務后,他一直琢磨該派誰去額濟納旗。

“那邊的具體情況不清楚,有的同事比較年輕、經驗不足,有的同事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顧,我自己去是最合適的。”李超手里也有很多工作需要在京推進,家里的“老二”才兩歲。妻子雖然嘴上說支持,但心里是一萬個擔心,千叮嚀萬囑咐。

為了讓家里人放心,李超撒了謊。他安慰妻子,說自己在額濟納旗工作的地方屬于低風險地區,其實當地早就是高風險地區。“我自己做好防護就行,不用讓他們太擔心我。”李超說。

他規劃了好幾套交通方案,原本決定直接從北京飛往內蒙古巴彥淖爾,再搭車前往額濟納旗,但出發前夜航班取消了。于是,他改從天津飛往內蒙古包頭,又從包頭乘火車去往巴彥淖爾臨河站,再搭車從臨河站到當地高速路口,最后換車走高速路去往額濟納旗。

11月2日下午5點多的飛機,當晚7點多抵達包頭;3日零點的火車,凌晨兩點半到臨河站;凌晨3點半上高速,上午10點半才到額濟納旗——奔波2000多公里,搭乘飛機、火車、汽車三種交通方式,李超終于到達額濟納旗蒙醫院。

李超到達兩個多小時后,移動方艙CT也順利送到醫院,調試和培訓工作隨即展開,近日就可啟用。這是額濟納旗第一臺移動方艙CT,所配備的CT機掃描速度快、圖像質量清晰,3分鐘內快速獲得診斷結果,可幫助當地日均檢查數百位患者。

其實,教當地醫生學會用好方艙CT后,李超的使命就完成了。但由于當前疫情防控壓力較大,他很可能一時還無法離開額濟納旗。李超已經規劃好了,“我是影像科醫生出身,如果一時半會兒回不了家,我就幫著當地醫生做CT,再給額濟納旗做點事!”

關鍵詞: 逆行 2000 公里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