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3 02:31:08
來源:互聯網
中新網呼和浩特11月2日電 題:萬名滯留游客“千里大轉運”:疫情中的內蒙古溫度
中新網記者 張瑋
為了賞一眼上千年神奇的胡楊,金秋十月,大量游客涌入僅有3萬余人口的邊陲小城額濟納。
10月中旬,新冠疫情暴發,半個月時間,本土確診病例激增至149例。萬名游客被滯留當地十余天后,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決定將符合轉運條件的滯留游客分期、分批轉運至低風險地區。
從10月27日起,開行4列旅游專列,將旅游專列滯留游客轉運至鄭州、昆明、南陽、蕪湖;自駕游客轉運至距額濟納旗600余公里的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旅游包車游客和散客分別轉運至上千公里外的包頭市和鄂爾多斯市。
截至10月31日下午,符合轉運條件的滯留游客順利抵達承接地,進行為期14天的健康監測后,無異樣便可返鄉。
護送萬名滯留游客進行千里大轉運的便是內蒙古溫度。
“比心”額濟納:城雖小 心卻暖
疫情發生后,來自四川、安徽、江蘇、甘肅、廣東、上海等省市的游客滯留在額濟納旗,面對滯留游客,小城傾盡全力保障滯留游客生活需求,溫暖著他們的心。
十余天后,內蒙古針對滯留游客做出“一車一案一專班”的轉運安排,在轉運過程中實行“點對點”無縫銜接。
方便面、自熱米飯、礦泉水、一次性口罩……出發前,額濟納旗的工作人員連夜為轉運游客準備路上的餐食和防疫物資。
10月27日21時52分,首批承載著586名滯留游客的旅游專列出發前往鄭州;10月28日、29日,散客和旅游包車也陸續有序離開額濟納旗。
“一路平安!再見!”內蒙古自治區主席王莉霞為滯留游客送行。
阿拉善盟為每列旅游專列配了一名隨車工作人員和一名隨車醫生,阿拉善盟政務服務局局長趙天緣是駛往云南昆明方向的旅游專列上的隨車工作人員。“我們與列車長、旅行團總領隊共同組成保障溝通小組,及時協調解決游客們在旅途中的各類需求。”
而散客不同于專列的游客,如何將信息送達每一位游客?如何能將分散的游客統一接送到火車站?近2000名散客轉運成為最大挑戰。
額濟納旗滯留游客轉運專班副總指揮、內蒙古交通廳廳長高世勤告訴記者:“散客轉運前一晚,工作人員給滯留游客挨個打電話,打了幾個小時也才通知到500人。”
“會發生臨時報名的情況,但都在計劃內。”高世勤說,“凡是符合轉運條件的,一個都不會少。”
熱騰騰的手工水餃、又酥又脆的炸油餅、熱乎乎的蒙古奶茶……
送外賣的餐館老板、免房費的牧民、做核酸檢測的護士小姐姐……
對于滯留游客來說,這些都是珍貴的記憶。
臨行前,很多游客流下不舍和感動的淚水,向著這座小城高喊:“謝謝你們!等疫情過去,我們會再回來!”
點贊內蒙古:溫暖我的“全世界”
作為承接地的包頭市和鄂爾多斯市早早準備好“新家”迎接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
新鮮的果蔬、香醇的牛奶、溫馨的房間……“凌晨兩點入住也會有貼心的工作人員送來夜宵。”寧波游客王鄴所在的轉運車隊到達包頭已是凌晨。
包頭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斌介紹,包頭市承接2635名滯留游客的健康監測任務,并將他們安排到5個旗區和稀土高新區的29家酒店。
“我們為滯留游客準備了充足的礦泉水、洗漱用品等日常生活用品,以及餐飲、水果等服務,同時準備了具有包頭文化特色的書籍、地圖和報刊雜志。”張斌說,針對部分游客的飲食習慣,當地還提供專門餐飲服務。
截至10月31日,鄂爾多斯市承接的1745名滯留游客全部順利抵達。
單人單間,50名滯留游客配備1名醫生和1名護士,“120”救護車24小時值班值守,每日上午、下午各開展1次健康監測……
在滯留游客入住時,鄂爾多斯準備了“致游客的一封信”“明白卡”等,并安排了專門的團隊全程服務。
鄂爾多斯市副市長王心宇說:“我們制定了11項‘暖心’服務清單,包括免費開通電視節目頻道、提升無線網絡速度和流量、提供健康食譜等;一些監測場所還為滯留游客提供書籍、鮮花、文創產品、宣傳圖冊及奶制品等地方特產。”
而在滯留游客抵達前,鄂爾多斯便為他們送出“三年有約”暖心禮包--從2022年起,可在3年內免門票游覽全市的A級景區。
北京游客王李杰在自己的“隔離日記”里記錄道:“在這里,感受到了朋友的熱情和溫暖。”
目前,因為各種原因,仍有300多游客滯留在額濟納旗。阿拉善盟盟委書記、額濟納旗旗委書記代欽說:“我們已成立專班保障他們的日常生活,對他們實行所有食宿全部免費政策,并開通10條咨詢熱線,提供24小時隨時服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