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2 05:15:58
來源:互聯網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魏立群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在公司同事眼中,獨來獨往、沉默內向的李偉(化名)做事認真,對工作中的難題很有鉆研精神。讓人想不到的是,近日,經過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開庭審理后,李偉被以制造毒品判處拘役3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1000元。
1988年初,李偉出生在西南地區一個普通小村鎮,此后十幾年里,李偉長大、上學、參加高考,2007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某985高校的微電子專業。
“雖然大學學的是微電子專業,但我高中是理科生,物理、化學、生物成績都比較好。”追憶起學生時代,李偉言語中還是帶著些許自豪,“十幾歲時,我就想過能不能用一些市面上常見的、不受管制的化學原料,制作出管制化學品。”
大學期間的幾年,家里幾位親近的長輩相繼因病去世,加之自己和女朋友分手,李偉變得焦慮、失眠、心情抑郁,一直不去參加考試導致大學肄業。
離開學校后,李偉在家呆了幾個月,通過網絡應聘入職了無錫一家電子薄膜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來到無錫某納米材料科技公司。
李偉向警方供述,他入職后做的是化學試劑研發員,工作主要是幫一些大學研究生設計化學試劑,“有時候看到這些研究生的實驗報告,感覺他們的專業水平還不如我。”他說。
看著這些“不如自己”的人每天出入光鮮的科研場所,而自己因為大學肄業只能在小公司就職,兒時萌發在李偉心中的大膽想法逐漸膨脹,他一方面追求刺激,想做一些以前不敢做的事,讓自己感到有存在的價值,另一方面因自認為患有抑郁癥,但又諱疾忌醫,知道搖頭丸最早是國外用來治療士兵的創傷應激綜合癥后,他就想在家試制搖頭丸。
2016年底,李偉開始第一次嘗試,在網上搜索搖頭丸的化學式后,經過方程式逆推理,李偉設計出了3種可以制作搖頭丸的方式,最終選擇了其中最簡單的一種,這種方式用到的原料,是一種不受國家管制、在網上就能買到的常用化學品。
即使有了原料,制作過程依舊繁瑣。在他設計的制作流程中有很多操作步驟,對發生化學反應的條件要求也很嚴苛,但李偉將此事作為業余興趣,在接下來的幾年中不斷摸索。
在李偉的手機上,自費網購化學原料和實驗用品的記錄高達幾十頁,這些記錄印證了同事對他的評價:“很喜歡鉆研難題”。
2020年初,因疫情影響,公司效益不景氣,他的情緒更加消極、悲觀。在負面情緒的影響下,李偉制成毒品的愿望愈發迫切。當年6月,他第一次制出了含有搖頭丸成分的液體。
為了檢驗成果,他又在網上購買了搖頭丸的尿檢板,在將成品滴入后,尿檢板果然呈陽性,李偉的實驗成功了,但他并不滿足。
同年,他開始用另一種方式制作搖頭丸,這種方式同樣是用市面上常見的化學原料,步驟更簡單、耗時更短,但制作出的成品,李偉感覺并不理想:因為雜質太多,他懷疑其中還產生了甲基苯丙胺(俗稱:冰毒)。
為了驗證猜想,他又在網上下單了冰毒的尿檢板,隨后,他被公安機關抓獲。經司法鑒定科學研究院鑒定,從李偉家中繳獲的成品液體中確實含有搖頭丸成分,其中一份樣本濃度高達51.1mg/ml。
李偉經無錫市精神衛生中心司法鑒定所鑒定,在本案中具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根據刑法規定,李偉在家自制毒品的行為應以制造毒品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公安機關抓獲他時,李偉尚未對這些液體進行提純萃取,也未曾自己服食或販賣給他人,尚未對社會造成惡劣影響。到案后,李偉如實供述了制作毒品的犯罪事實,并自愿認罪認罰。最終,經過檢察機關提起公訴,本案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由法院依法作出判決。
本案承辦檢察官王棟表示,本案被告人出身名校,原本前程一片光明,但因遇到挫折無法自我調節,長期心情苦悶,進而追求病態的成就感,妄圖自制毒品緩解抑郁,自此一步步走入歧途。“他的故事也告訴我們,珍愛生命、遠離毒品,不論出于何種原因,犯罪就是犯罪,任何觸犯法律的行為都將受到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