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0 23:46:00
來源:互聯網
經濟日報北京10月20日訊 (記者 馬春陽)10月20日,在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上,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當前主要經濟體經濟活動邊際放緩,同時通脹處于高位,我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穩中向好,但也出現了不少新情況。在當前形勢下,需要金融業更加主動擔當作為。
談及穩步推進注冊制改革,易會滿表示,總的看,改革達到了預期目標:支持科技創新的示范效應初步顯現;制度改革的“試驗田”作用得到較好發揮;市場運行總體保持平穩。整個試點工作的方向和步伐是堅定的,小心求證、穩字當頭的工作方法也是符合市場實際的;通過試點發現并解決問題正是我們試點的目的,總的看試點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也是正常的,是可控的。有以下幾點需要深入思考、重點把握,為全市場推行注冊制積極創造條件。
一是必須全面堅持尊重注冊制基本內涵、借鑒國際最佳實踐、體現中國特色和發展階段特征。注冊制改革的基本邏輯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要始終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方向,貫徹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理念,促進各方歸位盡責、有效制衡。注冊制改革必須充分考慮我國以中小投資者為主的這個最大實際,個人投資者持股比例超過30%,交易占比達到七成左右;中小投資者對市場風險的獨立識別能力和專業判斷能力往往處于明顯弱勢;市場誠信文化基礎還比較薄弱。因此,證監會始終強調注冊制絕不意味著放松審核要求,必須對信息披露的真實準確完整嚴格把關,從源頭上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始終強調要督促中介機構提升履職盡責能力;始終強調要統籌一二級市場的適度平衡。對這些問題,市場有些不同的聲音,證監會也注意加強與各方的充分溝通,積極引導預期。我國資本市場建立才31年,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實施注冊制必須立足國情市情,不能簡單搞“拿來主義”,這是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必須堅持的根本出發點。
二是必須深刻認識資本的“雙重性”,嚴把資本市場“入口關”。資本是帶動各類生產要素集聚協同的重要紐帶,一方面,資本的正常有序流動對于科技進步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另一方面,逐利的本性也容易導致資本陷入無序擴張,甚至形成壟斷和“贏家通吃”,最終侵害消費者和中小微企業的利益。資本和資本市場在概念、內涵、性質等方面有著本質區別,相對而言,資本市場比一般的資本活動更加規范透明有序,當然從客觀上看,資本市場也可能成為資本擴張的放大器。因此,在注冊制改革過程中,必須更加注重對資本的規范引導、趨利避害,加強對特定敏感領域融資并購活動的從嚴監管,減少風險外溢。同時,也希望相關方面同步建立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責任機制和制度體系,統籌過程與結果,推進行業監管關口前移,實現行業規范和行業發展同步,“有序”發展、管控“無序”,共同促進各類資本規范健康發展。
需要強調的是,堅守科創板“硬科技”定位,規范創業板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定位,防止板塊套利,是注冊制改革始終要把握好的重點內容。科創板和創業板申報企業已主動撤回245家,不少是因為板塊定位問題,這暴露出一些保薦機構在發展觀、政策把握和內控上存在差距,片面追求數量和規模,質控跟不上。希望保薦機構與監管部門、交易所同向發力,持續提高內部治理水平和政策執行效果。
三是必須充分發揮各方合力,創造資本市場良好生態。全面貫徹“零容忍”方針,堅持依法從嚴監管,強化對欺詐發行、財務造假等嚴重違法行為的打擊,是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保障注冊制改革順利推進的必然要求。新證券法、刑法修正案(十一)、關于依法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等相繼實施,資本市場法治環境得到根本好轉。以注冊制改革為龍頭,發行、上市、交易、退市、持續監管等基礎制度得到體系化改善,行政處罰、民事賠償、刑事追責相互銜接的高標準立體懲戒已經有了良好開端,首例證券糾紛特別代表人訴訟民事賠償即將落地,懲惡揚善、扶優限劣的鮮明導向不斷強化,市場各方的敬畏之心逐步增強。營造良好市場生態,需要久久為功、善作善為,希望大家齊心協力,共同推動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資本市場治理新格局。這也是強化資本市場監管人民性的必然要求。
四是必須堅持刀刃向內,推動監管系統能力全面提升。注冊制改革是涉及監管理念、監管體制、監管方式的一場深刻變革,監管系統要主動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需求,發揚自我革命精神,加快實現自身職能轉變。實施注冊制后,如何加快發行監管轉型、優化交易所職責定位和審核質量控制、完善廉政風險防范機制,是我們在改革推進中必須直面的重大考驗。我們要始終堅持“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堅持敬畏市場、敬畏法治、敬畏專業、敬畏風險,發揮合力的監管理念,保持改革定力,強化對注冊制相關制度規則的評估優化,增強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和可預期性;繼續大力深化簡政放權,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抓好政策落地執行,加強輿論宣傳引導,傾聽市場聲音,提升監管透明度;進一步完善全鏈條的發行監管機制和全流程的監督制衡機制,扎實穩妥做好全市場注冊制改革的各項準備工作,確保這項重大改革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