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拓展關愛老人服務 實際踐行尊老敬老美德

2021-10-20 16:46:25

來源:互聯網

重陽節前后,一場主題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孝老敬親活動在河北承德市灤平縣下營子村、孫營村等6個村相繼開展。不同于以往的節目匯演,今年節目表演者全部為當地村民。超200多位村留守老人、灤平縣政府相關工作人員、碧桂園鄉村振興志愿者及“心愿100夢想空間”受助學生則紛紛化身熱心觀眾,與村中老人們共享節日歡樂。

“沒想到我天天種地,還挺有舞蹈天賦,跳起舞來像個城里的時髦人!”家住灤平縣孫營村的張偉蘭第一次登上舞臺表演歌舞節目,身著黑色套裝、戴著紅帽子、圍著紅圍巾的她坦言自己仿佛年輕了十歲。

像張偉蘭一樣,來自李子營村的李雪同樣發掘了走秀和歌唱天賦,穿著白色禮服裙、手握一把折扇,踩著白色高跟鞋,她與伙伴們在舞臺上拂面走秀,臺下陣陣熱烈的掌聲讓她多了份羞澀。“年過半百還能參加走秀表演,家里孩子都覺得我是越活越年輕了!”

多元主題活動  解鎖老人的繽紛生活

“夾豆子”“托球走”“模擬保齡球”“青蛙跳水”……在廣場上, 老人們在志愿者的有序組織下排隊參加趣味比賽。現場還有不少拄著拐杖趕來的村民。

“現場有點風,乒乓球墊的有點大意了”,今年70歲的孫麗蓉激動地跺起腳來,乒乓球環節失利后,她又快速移到另一支隊伍準備挑戰夾豆子。“成功一次積攢一個印章,滿了就可以兌換米面油,大家參與熱情異常高漲。

除了開展趣味游藝會活動外,在下營子村、孫營村、偏道子村等多個村莊,豐富多彩的主題演出活動也相繼開展。詩朗誦、走秀表演、戲曲聯唱、京劇對唱……除了專業演出隊伍,不少村民們也紛紛上陣,由觀眾化身舞臺主角展示才藝。

“這是我們舉辦的第四屆大型敬老孝親活動,以往都是聘請專業演出隊伍,今年我們想讓村里老人們也加入到表演的環節中來,深度參與,豐富老年生活,”偏道子村村書記尹智杰說。

“接到表演任務后,我們都很緊張,平常都在種地干活,哪有機會去舞臺演出,”孫營村的孫麗蓉說。在準備匯演時,她和村里的幾位老人忙碌地不行,種莊稼她們有經驗,編排舞蹈卻成了門外漢,一開始的時候總是四肢不協調,也不知如何把握進度。直到碧桂園鄉村振興工作組人員許雪松、張弛等人的到來,在他們的組織協調下,村民們才開始找到練習節奏,慢慢適應舞蹈演出的各項要求。

節目匯演、趣味游藝會、包餃子,身著統一發放的唐裝,老人們齊聚一堂,圍桌而坐共享餃子宴,憶往事,話家常。“這可比自己在家好多了,在家隨便一頓飯就糊弄過去了,哪還專門過個節呢!”老人們紛紛說道。

拓新養老服務資源聚焦留守老人關愛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農村和城鎮人口老齡化水平分別為23.81%和15.82%,農村高于城鎮近8個百分點。隨著經濟發展和城鎮化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年輕人流向城市,老人留守村莊。農村老人的生活陪伴、養老服務、照料缺失等問題逐漸凸顯。

“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的開展,加之像碧桂園這樣的企業力量參與,鄉村也開始變了新模樣,有村廣場、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公共設施,村民們可以看書,還可以下棋、打球和健身。業余生活比往年豐富了很多。”灤平縣孫營村村書記王斌講到,隨著村容村貌建設的提升,農村老人的養老服務也在逐步改善。在孫營村,每年除了落地孝老敬親活動,還會評選好鄰里、好兒媳、好女婿等創先爭優活動,通過榜樣樹立來推進農村互助養老氛圍的形成。

除了發揮政府力量的主導作用,灤平縣還多元探索養老服務資源,積極鼓勵社會力量、企業力量參與。在孫營村、于營村等多個村莊均配套建有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通過改造利用村里閑置的房屋,配備健身器材、書籍、兒童游樂設施、黨建信息欄等內容,為農村老人提供閑暇休息、交流的場所。“在家里只有兩個老人悶得慌,沒事兒去那和同村老人們下個象棋,切磋切磋棋藝,比躺炕上看電視精彩多了。”于營村孫大爺說,自從有了文明實踐站,他便很少呆在家里,沒事兒就去那邊看看有啥活動,還戒掉了牌癮。

“文明實踐站建起來了,我們也經常更新圖書,策劃主題活動、培訓活動等,老人們沒有孩子在身邊,他們需要一些陪伴和打發時間的方法。未來,碧桂園北京區域將繼續結合黨建工作開展更多敬老活動,做政府的有力補充,助力當地農村養老服務的實施和完善,”碧桂園北京區域灤平鄉村振興工作人員許雪松說。

關鍵詞: 多元 拓展 關愛 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