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5 21:01:20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視頻】從“防象小學(xué)”走出去,闖一闖世界
“那是6月3日,我們一家五口人坐大巴到了這邊,一千公里的路,花了三天兩夜。”搬遷的日期,甫永迪脫口而出。
那一天,13歲的他,從云南怒江搬到了普洱市思茅區(qū)倚象鎮(zhèn)這個叫納吉的寨子里。他們的新家在河谷地帶,氣候溫和濕潤。“納吉”兩個字,在漢語中,有迎接吉祥的意思。
如今,甫永迪女兒13歲了,也離開了家。因為成績優(yōu)秀,她從村里的納吉小學(xué)被保送到城區(qū)的初中上學(xué)。甫永迪5歲的小兒子也開始了住宿生活,在納吉小學(xué)讀學(xué)前班,每周末回家。
9月底的一天,是納吉小學(xué)的放學(xué)日。跟著央視新聞記者莊勝春和來自美國的視頻博主郭杰瑞,去看一看。
納吉小學(xué),就是那個以“防象小學(xué)”被外界知曉的學(xué)校,“大象圍欄”“防象演練”……孩子們的生活因為大象而與眾不同。這里有學(xué)生一百多名,來自8個民族——漢族、傈僳族、傣族、瑤族、苗族、怒族、獨龍族和拉祜族。
他們的父母多從云南怒江、昭通等地易地搬遷而來,老家地質(zhì)條件不佳甚至災(zāi)害頻發(fā)。小學(xué)門口至今還掛著一塊“家長學(xué)校”的牌子,新村民們當年就是在這兒學(xué)習(xí)普通話。
在老家時,甫永迪一家日子過得艱難,搬家時,他們千里迢迢連老屋拆下的竹篾都沒舍得丟下。甫永迪搬遷之后才上了學(xué),小學(xué)念到四年級。妻子你知華沒讀過書。
夫妻倆還有一個小女兒,幾年前得了一場重病。兩口子四處奔波帶女兒看病,沒能救回來。
2016年,納吉村整村脫貧,兩口子攢下了十七、八畝茶葉地。茶地里,甫永迪撐著布口袋,接著妻子采的茶,“我老婆采茶,在我們寨子里可以說也是采得快的。”
近兩年,咖啡價錢不好,但他們還留了五六畝咖啡,套種堅果。
“不能砍完!”甫永迪說:“如果以后慢慢地,咖啡價錢好的話,還可以再賣。全部砍完了,你以后價錢好的時候,再做又來不及了。”
“家里大事是大哥拿主意吧?”記者問。你知華笑著看了丈夫點點頭,沒說話。田里干活兒時,他們愛用手機放歌聽,手機殼上,是你知華的照片,上面寫著“往后余生都是你”。
“大女兒說過要干什么嗎?”記者問。
“她說想當老師。”如今,甫永迪最大的心愿,就是孩子能好好讀書:“我就說了,錢那些你放心。你就放心讀……有了知識,才能闖一闖世界。”
臨行前,記者和甫大哥道歉:“一共才六七天的采茶期,被我們耽擱了一天。”他手一揮,笑著說:“沒事!太陽明天還會升起來。”
說回這所“防象小學(xué)”。
2017、2019年,納吉小學(xué)進過兩次大象。后來,校門口裝上了重15噸、高3米2的護欄。象進不來了,但還常會去校外的山頭覓食,孩子們會聚在操場上,隔墻相望。
也許,你想看看孩子們的眼睛,聽聽他們的夢想。
10月15日下午1點,央視新聞《我和我的村莊》第二季之“大象來我村”直播,央視新聞記者莊勝春、視頻博主郭杰瑞,走進那里,開一堂生物多樣性“主題班會”,聊一聊“象”往的生活。
發(fā)布于
發(fā)布于
發(fā)布于
發(fā)布于
發(fā)布于
發(fā)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