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9 03:16:15
來源:互聯網
【石榴花開 籽籽同心】白樺樹皮變廢為寶 樹皮畫如何帶領民眾脫貧?
中新網客戶端興安盟9月17日電 (記者 張尼)奔騰的駿馬、栩栩如生的丹頂鶴、壯觀的山水圖……很難想象這些精美的藝術品來自于漫山遍野隨處可見的原材料——白樺樹樹皮。正是這些樹皮,在變廢為寶后賣出了高價,幫阿爾山白狼鎮的不少民眾實現脫貧。
趙桂華在制作樹皮畫。 中新網記者 張尼 攝
白狼鎮森林資源豐富,每年有大量的風倒木,因山陡林密,不能年年清理,為火災等留下后患,白樺樹樹皮不腐也會影響地表草的生長。
而將樹皮制作成工藝品,即環保,又能帶來收益,還能解決部分當地人的就業,一舉多得。
50歲的趙桂華是土生土長的白狼鎮人,她也是這里最早和專業老師學習制作樹皮畫的村民之一。
和很多人一樣,過去,趙桂華主要靠打零工掙些微薄的收入,那時候家里置辦點東西都要盤算許久,日子過得緊巴巴。
伴隨白狼鎮開始打造林俗文化產業,樺樹皮畫走入了她的生活。
樺樹皮畫 中新網記者 張尼 攝
趙桂華說,自己大約是在2008年以后開始和專業老師學習樹皮畫制作的。她也是當地最早從事這份工作的村民之一,之后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這個行列中。
樺樹皮畫是以白樺樹樹皮為原料經過精細加工制成,其最大特點是集剪、刻、雕、燙等多種手法于一身,利用多年白樺樹脫落的樹皮經殺菌、剝皮等多種手法加工制成,色彩多以燙烙為主,不褪色。
此外,制作樹皮畫的白樺樹皮采用的是風倒木、過火木、朽木等廢棄木料上剝落下來的樹皮,十分環保。
趙桂華向記者展示樹皮畫原材料。 中新網記者 張尼 攝
不過,制作樹皮畫并不容易,復雜的圖案甚至要經歷一個月甚至幾個月的時間打磨,對于初學者來說也是不小的挑戰。
“制作需要非常有耐心,一開始很多人是坐不住的。但時間長了也會上癮,有時候我會一整天都在研究和制作一幅作品,甚至廢寢忘食,挺有樂趣的。”
趙桂華說,現在自己做樹皮畫一個月大概能帶來3000元左右的收入,這讓生活改善了不少。
據介紹,因為工作時間靈活、不需要高強度體力勞動,這項工作非常適合當地婦女從事。目前,白狼鎮樹皮畫一年的銷售額就可以達到幾十萬元。
白狼鎮打造林俗文化產業。 中新網記者 張尼 攝
此外,樹皮畫的藝術價值也得到了公認。
2018年,樹皮畫(白狼林俗樹皮畫)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9年被推薦申報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20年被列為“自治區非遺扶貧就業工坊”。
如今,趙桂華一家的生活也越變越好。在她的微信朋友圈,時不時會轉發自己的作品和一些有關樹皮畫的介紹文章等等。
她告訴記者,自己還有個小小的愿望,希望以后能嘗試國潮系列的樹皮畫創作,因為很多年輕客戶非常喜歡這類作品。趙桂華希望這門藝術能被更多年輕人喜愛,并且一直傳承下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