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5 14:46:33
來源:互聯網
中秋、國慶雙節臨近,月餅、螃蟹的銷售逐漸火爆。
昨天(14日),中消協發布消費提示,消費者購買月餅時,應理性看待“打折”“促銷”“保健”“無糖” 等概念;購買大閘蟹時,要注意防范“螃蟹券” 套路 。那么,購買月餅、螃蟹到底如何“防坑避雷”?
“無糖月餅”并非完全不含糖
應理性看待“無糖”等概念 ,合理消費
在多個電商平臺搜索發現,打著“保健”“無糖”等概念的月餅銷量不小。
其實,所謂的無蔗糖月餅并非完全不含糖,只是用了糖醇等替代品。月餅配料中的面粉、油脂等沒有變化,依舊屬于高糖高熱量食品。
中消協提示消費者理性看待“打折”“促銷”“無糖”等概念,按需購買,避免浪費。 要謹慎選擇“網紅”直播帶貨銷售的各類產品,以免為一時的沖動消費而后悔。
缺斤短兩、品質參差、提貨太難
消費者應防范“螃蟹券”套路
近日,浙江湖州的汪先生在某平臺直播間內被商家的特價宣傳吸引,下單購買了兩張200元的螃蟹券,收貨時卻發現標明4兩的公蟹到手只有3兩半。
除了缺斤短兩,螃蟹產地不明甚至假冒產地 也成為消費者普遍反映的痛點。據浙江義烏一位螃蟹經營戶介紹,市面上標有“陽澄湖大閘蟹”字樣的產品,很多并非真正產于陽澄湖,而是來自江蘇周邊或湖北地區。
更有甚者,有些螃蟹券干脆成了“期貨” ——消費者想要預約提貨卻根本買不到。
浙江金華的夏女士告訴記者,自己拿著朋友送的一張1388元的螃蟹券準備提貨,商家以蟹不夠肥、未達到份量、捕撈完了等理由推辭,讓她明年再來提貨,并聲稱蟹券長期有效。
對于上述種種“螃蟹券”套路,中消協消費指導部徐江表示,“很多消費者反映面臨‘一券在手,螃蟹難求’的供需不平衡局面,或收到的螃蟹縮水嚴重、缺斤短兩。建議消費者盡量選擇正規線下實體商家或信譽較高的電商 購買大閘蟹。”
中消協:消費者要多一分理性
經營者要多一分擔當
中消協提示,享受“雙節”假期,消費者要多一分理性,防范消費陷阱。
“消費過程中要注意保留發票、收據等憑證。 通過電商平臺或者‘直播帶貨’購物的,還應注意保留聊天記錄、交易記錄等關鍵信息 。”徐江表示,“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可先與商家協商解決,必要時可向有關行政部門或者消協組織進行投訴。”
中消協還提示,雙節期間外出游玩,切勿將價格作為消費的唯一依據, 警惕“會員免費暢游”“0元旅游團”“超低價暢住”等明顯低于合理價格的攬客行為,防止落入黑心商家陷阱。
同時,徐江督促經營者誠信經營、明碼實價。 “要秉承契約精神,按照合同約定及時向消費者提供質量合格的商品或優質的服務,杜絕‘借機斂財’等違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