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鏗鏘玫瑰”亮相“共同命運-2021”國際維和實兵演習現場

2021-09-10 03:01:00

來源:互聯網

中新網鄭州9月9日電 (記者 李京澤)搭建一個臨時二級醫院需要多久?正在進行的“共同命運-2021”國際維和實兵演習訓練中,醫療分隊的隊員們再次刷新了紀錄,10分鐘之內在樣板房中展開醫療物資,準備接收病人。

“10分鐘!這是我們在接到演習任務時想都不敢想的用時。”演習維和二級醫院手術組護士長姚會艷提到這個成績時難掩興奮,她告訴記者這是隊員們一次又一次磨合、復盤、改進的結果。“救治傷員,時間就是生命。”為了減少用時,醫療隊員們常在細節里摳時間,把定點走位精確到秒。

搭建二級醫院是此次演習建設臨時行動基地課目的一項,這個醫院雖小,但設備齊全,可以進行手術,搶救重癥和危重癥病人。醫院搭建好后,姚會艷所在的手術組接診的第一個“患者”是一位“孕婦”。這一任務安排讓她回想起了自己2008年赴利比里亞維和時的一幕。當時,一個當地孕婦難產已經兩天,隨時會有生命危險,來到中國維和二級醫院后,醫護人員們第一時間對其進行了救治,最后母子平安。

在當時醫療資源極度匱乏的利比里亞,中國維和二級醫院成了當地民眾可以依靠的存在,中國軍人,中國醫生成了他們了解遙遠中國的窗口,在受到救治和幫助之時很多人都會說“感謝中國”。在那次維和經歷中,姚會艷感受到了身為中國軍人的榮耀與使命,回國十幾年后,那段歲月仍在她心中激蕩。

直到她來到了維和訓練基地,藍天白云之下,茂盛草地之中,帶著聯合國UN字樣的白色樣板房又把她帶回了當時的場景,好像“穿越”一般,姚會艷說維和實兵演習又讓她體驗了一把熟悉又親切的維和生活。

同為醫療隊隊員的維和二級醫院醫療保障組護士長趙娟卻有著完全不同的體會,維和訓練基地的一切對她來說都是新鮮和陌生的。雖然此前已經訓練過無數次戰地救援,進入到以實景、實裝、實兵為特征的維和演練中,她還是被現場的真實感所震撼。

“醫療分隊,我是指揮部,命你部迅速派出機動救護組前出支援”,二級醫院對講機里傳來指令,有戰士在維和行動中受傷,需要機動救護組隊員緊急前往任務區域,用擔架將傷員抬到直升機處。

繁密的草叢中,趙娟背著近20斤的急救背囊,抬著擔架,低資高抬腿跑向傷員。在抬著重達120斤的傷員接近直升機時,由于飛機螺旋槳旋轉帶來的空氣阻力,趙娟和隊友的速度有所放緩,但還是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任務。

在記者與趙娟面對面交流時,她略顯瘦弱的身材與演練場上那個眼神堅定、動作有力的醫療隊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趙娟說,成為一名軍隊文職護士,不僅要有精湛的專業技術還要有過硬的體能素質,才能有效應對行動中出現的各種風險。

雖然在每年體能測試中都會取得優異成績,但在訓練時趙娟也有體能快跟不上的時候,“但是,當坐上顛簸的急救車前出救治,當爆炸聲音就在耳邊回響,演習營造的緊迫感讓人完全顧不得自己,一心想著救治傷員”,趙娟說,對于還沒有參加過海外維和任務的她來說,演習是一次難得的鍛煉機會。

在醫療分隊,像趙娟這樣還沒有參加過維和任務的女隊員還有10人。抓住這次演練的機會,她們不僅鍛煉專業能力,同時也提升應急處置能力。9月里的維和基地,時常遭遇大雨,泥濘的道路容易使汽車陷入,遇到這種情況,女隊員們也會沖到雨里,幫著一起推車甚至抬車。大家的鞋子常常裹著一層泥,趙娟還特意拍了照片,作為這次難忘經歷的見證。

她們的年齡分布在40歲、30歲、20歲階段不等,不管是軍人還是文職,都心懷為和平出征的理想。在她們眼中,入伍32年的姚會艷是她們的榜樣,不僅因為她高超的專業技能,更因為她以實際行動作出表率,刻畫出了中國女軍人在海外維護和平時理想的模樣。

這次維和演習中,醫療分隊的女隊員們成了訓練場上獨特的風景,維和戰場上,“鏗鏘玫瑰”在風雨中綻放。(完)

關鍵詞: 鏗鏘玫瑰 亮相 共同 同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