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9 05:30:53
來源:互聯網
中新網杭州9月8日電 (郭其鈺 孫心悅 厲亞敏)在浙江衢州江山市大陳村,實景演出《你好江山》和村歌劇《大陳見面》兩部劇可謂家喻戶曉,村民們不僅是觀眾,更是演員。在一場場演出中,他們的精神生活更加豐富,物質收入也不斷提高。
一個小鄉村,如何靠兩部劇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腦袋?這源于大陳村黨總支書記汪衍君和國際知名舞美燈光設計家周正平的一次想法碰撞。兩人同為浙江省人大代表,在助力共同富裕履職中,他們一拍即合,商議創作紅色革命題材劇目,發揮大陳村獨特文化資源,用藝術振興鄉村。
“富腦袋”:村歌凝聚“精神文明曲”
一聲清脆的鑼聲打破了夜晚的寧靜,燈光匯聚處,一名男子左手持鑼,右手持槌,正高聲朗誦……這是大陳村歌劇《大陳見面》的演出現場。戲內,孝德永彰,戲外,文明和睦友好已蔚然成風。
“鄉村治理,核心是治理人心。”自小愛唱歌的汪衍君發現,歌曲是凝聚精神的載體。他從家譜中整理出故事,編詞配曲,厚植勤勞致富、共同富裕的文化氛圍。
“山有魂,水有源,初心如從前。來時路,不能忘,薪火永相傳……”2007年,大陳村唱響了第一首村歌,唱沒了賭博等惡習,唱和了鄰里關系。大陳村變為了環境優美、鄉風文明的典范。
從村歌到村歌劇,群眾參與的平臺愈加多樣?!赌愫媒健饭?10名演員,其中180名都是土生土長的村民?!洞箨愐娒妗返?0余名演員中,大部分也是本地村民。既有70多歲的文化志愿者,也有舞臺監督、服裝道具、安全保衛等崗位的農民群眾。
白天是大陳古村講解員,下午4時許開始,化裝、彩排,準備晚上的演出,待演出結束、游客散盡,收工回家……這是大陳村村民馬玲的一天,也是參演村民的生活縮影。
“最直接的感受是,個人價值感、獲得感提高了。”馬玲說,有機會與江山婺劇團的專業演員交流切磋,既驚喜又滿足,“孩子看見媽媽上臺演出,都說要以媽媽為榜樣。”
“《你好江山》《大陳見面》等文化品牌的建設,主要幫助人們樹立文化自信,實現精神富裕。”汪衍君說,通過唱村歌、演村歌劇,村民們不僅培養了健康的業余愛好,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
汪衍君(左)與周正平(右) 浙江人大 供圖
“富口袋”:小投入帶動大產業
以村歌廣場為實景,背靠連綿群山;在傳統宗祠中,沉浸式表現孝道故事。兩部實景劇的舞美設計有個共同點:因地制宜。
“對于文旅項目,動輒上億元的投資,其實難有相應的回報。”從劇目籌備之初,周正平就開始為項目“降溫”:“我們不能腦袋一熱,大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要做真正能打動人的、健康的文化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