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8 15:31:44
來源:互聯網
央廣網北京9月8日消息(記者高欣然)9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近日印發的《關于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有關情況。
據悉,《意見》是我國1982年建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制度以來,首次以中央名義專門印發的關于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文件,《意見》由五個部分組成,共20條。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國務院共公布了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37座,各省公布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90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會同國家文物局公布了中國歷史文化名鎮312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487個,同時,將6819個村落列入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形成了迄今為止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農耕文明遺產群。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黃艷指出,目前還有不少的歷史文化資源沒有納入到保護名錄里,歷史文化遺產受到破壞的現象仍有發生。對此,《意見》明確提出要著力解決城鄉建設中歷史文化遺產屢遭破壞、拆除等突出問題。《意見》第15條專門提出要加強監督檢查,建立日常的巡查管理制度,建立評估機制,健全監督檢查機制,鼓勵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組織舉報違法違規行為。
同時,《意見》第16條要求強化考核問責,要將保護歷史文化納入到文明城市的測評體系中,把保護的成效和領導干部的考核、任免、獎懲掛鉤。黃艷表示,2018年機構改革時,最高人民檢察院成立了公益訴訟的專門機構,《意見》中也明確要加大公益訴訟力度,重點關注城鄉文化遺產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