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7 19:46:05
來源:互聯網
在消費者日常生活中,食品和化妝品的過度包裝可謂是一種“負擔”:不僅留著無用,棄之可惜,還容易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近日,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新修訂的《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強制性國家標準,將為過度包裝問題“減負”。
近年來,部分食品和化妝品企業為追求高額利潤,設計和使用層數過多、空隙率過大、成本過高的包裝,將包裝成本附加到消費者身上,既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又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司副司長陳洪俊在解讀新出臺的標準時表示,研究表明,中國包裝廢棄物約占城市生活垃圾的30%至40%,在這些包裝廢棄物中,大部分是過度包裝產生的。
陳洪俊介紹,新標準涵蓋31類食品、16類化妝品,包括茶葉、酒類、糕點、保健食品等。嚴格限定了包裝層數要求,食品中的糧食及其加工品不應超過三層包裝,其他食品和化妝品不應超過四層包裝。
陳洪俊表示,考慮到新標準發布后,食品和化妝品生產企業需要根據新標準要求,對產品包裝進行合規性設計,同時需要消納庫存包裝以及待售商品,尤其是化妝品類商品保質期相對較長,流通環節消納周期也相對較長。為避免對生產經營活動造成影響以及產生新的浪費,在廣泛征求有關產業部門、行業協會和企業意見的基礎上,設置了兩年過渡期。
陳洪俊稱,根據《標準化法》第二十五條,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的產品、服務,不得生產、銷售、進口或提供。兩年的實施過渡期后,市場上不允許再生產和銷售不符合新標準的食品和化妝品。他呼吁企業在過渡期內盡快整改達標。同時,也呼吁消費者盡量不選購過度包裝的商品,以自身行動踐行綠色低碳消費理念。
針對如何區分“過度包裝”,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司副司長魏宏表示,消費者一般可通過“一看、二問、三算”,簡單判斷商品是否屬于過度包裝。“一看”,就是要看商品的外包裝是否為豪華包裝,包裝材料是否屬于昂貴的材質;“二問”,就是在不拆開包裝的情況下,問清包裝層數,判斷糧食及其加工品的包裝是否超過了三層,其他類食品及化妝品包裝是否超過了四層;“三算”,就是要測量或估算外包裝的體積,并與允許的最大外包裝體積進行對比,看是否超標。
“以上三個方面,只要一個不符合要求,就可以初步判定為不符合標準要求。從綠色環保的角度,我們建議消費者要避免選購過度包裝的商品。”魏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