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1 02:15:52
來源:互聯網
中新網8月31日電住建部副部長倪虹31日表示,解決青年人、新市民住房問題是各級政府的職責所在,也是提高城市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要重點抓好政策落實,真正加快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讓新市民和青年人人能早日改善他們的居住條件。
8月31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努力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有關情況。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倪虹出席發布會。中新社記者 張宇 攝
國新辦31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副部長倪虹圍繞努力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介紹有關情況。會上,有記者提問稱,新市民特別是年輕人的住房困難是一個普遍問題。請問,住建部近年來在這方面有沒有一些相應的考慮?
對此,倪虹指出,新市民和青年人住房困難問題,是一個伴隨著城鎮化發展進程而凸顯的問題。由于新市民和青年人工作年限比較短,收入相對比較少,購房和付租金能力比較弱。根據有關調查顯示,現在在大城市有70%的新市民和青年人是靠租房來解決住的問題,然而租金付得起的房子區位比較遠,區位比較好的租金又比較貴,這成為新市民、青年人買不起房和租不好房的一個現實困難。
倪虹表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解決新市民、年輕人住房困難問題,2020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要重視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特別是從事基本公共服務人員等住房困難群體的住房問題,努力做到住有所居、職住平衡。通過增加土地供應、安排專項資金、集中建設等辦法,有效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的供給。2021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盡最大的努力幫助新市民、青年人緩解住房困難。
倪虹強調,6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個《意見》堅持問題導向,主要是解決符合條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在制度設計上突出了針對性、科學性、規范性和市場化,重點是五項基礎制度和六個方面的支持政策。
五項制度即:
一是針對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特點,明確保障標準,建筑面積一般不超過70平方米的小戶型為主,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質的市場租賃住房租金,就是小戶型、低租金。準入條件由地方人民政府根據當地的情況來設定。
二是堅持供需匹配。
三是明確地方責任。
四是賦予城市人民政府更多的自主權,可以利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企事業單位自有閑置土地、產業園區配套用地和存量閑置房屋等來建設,采取新建、改建、改造、租賃補貼等多種方式、多種渠道籌集房源。
五是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引導多主體投資,多渠道供給,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
六項政策即:
一是完善了土地政策。
二是簡化了審批流程,利用非居住存量土地和非居住存量房屋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可由市縣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聯合審查建設方案,取得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認定書后,由相關部門辦理立項、用地、規劃、施工、消防等手續。
三是中央將對符合規定的保障性租賃住房任務給予一定的補助。
四是降低有關稅費,財政部、稅務總局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已經出臺了公告,將于10月1日開始實施。
五是對于改建的保障性租賃住房,執行民用水電氣的價格。
六是加強金融支持。
“一個城市,青年人有希望,城市才有未來;對于國家來講,青年人有了希望,國家才有未來。所以,解決青年人、新市民住房問題是各級政府的職責所在,也是提高城市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倪虹表示,城市政府應該有這個內生動力,把“要我做”變成“我要做”,下決心、下力氣解決好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問題。下一步,要重點抓好政策落實,真正加快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讓新市民和青年人人能早日改善他們的居住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