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1 05:30:48
來源:互聯網
“五一”的打開方式可以很多元,假期到哪兒不重要,心情好不好才最重要。
今年的“五一小長假”馬上就可以“簽收”了。面對即將上演的“2億人大出行”盛況,“錯峰出行”顯然是人們面前的最優選。
以異地返鄉和跨省(市)旅游為典型的長途出行看,5天小長假確實該出去“走走看看”,但若“規劃”不當,沒準就會把大把時間搭在高速上了。
這些年來,每逢長假,高速公路變成“大型停車場”的場景總會出現,“堵到懷疑人生”是很多經歷者的切身感受。有些專業人士預測,今年“五一”可能是近年來的“最堵五一”。在此情況下,大把時間因此耗在“等”上,真的不值得。
對很多人而言,“五一”出行計劃可能會因為沒搶到票而擱置。這次沒安排上長途出行,下次找個假期再安排,或是此次就地短途出游,未嘗不是明智之選。而要想獲得高品質的假期,良好心態也少不了。搶不到票就退而求其次,嫌堵就下次再補全心愿,真要“人在堵途”了也別較勁。
再拿去景區景點來說,為了不破壞去旅行的美好期待,不破壞疫情以來難得的旅游市場大復蘇,有些提醒值得重申——“要去游玩,預約先行”該是常識。未預約先去“碰運氣”,很可能“玩轉”不了“五一”,還可能成為“人從眾”隊伍中的一員。
先避堵,再考慮提升旅游過程中的愉悅感。而就避堵而言,遵守規則、做好攻略、預估“堵”況、調整期待、錯峰游玩,都是必要做法。
說到底,“五一”的打開方式可以很多元,假期到哪兒不重要,心情好不好才最重要——這需要自我因需調節,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安排。而無論是高速公路管理方,還是景區管理者,在引導錯峰出行、防堵避堵方面,都要盡起應盡之責。做好“迎節預案”、發布“避堵指南”,都該是常規操作。
□栗中西(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