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5 03:15:27
來源:互聯網
對于二次創作,要反對侵權,也要探索共贏之道。
備受歡迎的“一分鐘看完電影”,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尷尬——繼73家機構聯合聲明抵制后,4月23日,“愛優騰“三大視頻平臺又攜超500名藝人發布聯署倡議書,呼吁對短視頻平臺推進版權內容合規管理。消息一出,即引關注。
當下,短視頻追劇已成很多人的生活日常,以“精彩合集”“超前劇透”“電影解說”為賣點的影視剪輯號也因此受到追捧。但這種二次創作的先天短板不容忽視——這些up主是將影視劇作為素材庫,可通常并未獲得授權。倒不是說,所有影視劇二次創作都侵犯了著作權。二次創作是否侵權,還得視具體情形而定。
新《著作權法》明確了12種可合理使用在線作品的情形,其中跟二次創作相關的是,“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無需經著作權人同意,也無需付酬。
而《著作權法實施條例》又對“適當引用”做了界定,從司法實務看,“引用部分不得構成原作主要或實質部分”是個重要標準。不少對原作進行簡單剪輯、切條、搬運等的二次創作作品,已屬“非戲仿類型的轉化性使用”,很難被認定為“合理使用”。
加上正片發布沒多久解說視頻就“跟播”,某些斷章取義式剪輯破壞影視劇內涵完整性,部分up主還借此解鎖了流量分成等變現方式,種種亂象下,難免跟相關各方產生利益沖撞。
毫無疑問,只要侵權風險難消,懸在影視劇二次創作頭頂的“維權利劍”,就會限定整個二次創作行業發展的天花板。就此看,對此進行版權合規管理,可以說是大勢所趨。
要明確的是,這并不是要一棒子打死作為影視業衍生業態的二次創作模式,而是既要加強版權保護,也要給二次創作留下空間,二者可并行不悖,甚至可探索合作共贏的合作方式與授權模式。
事實上,不少頭部UP主也有意從版權方處獲取授權,但囿于導演、制作、出品、發行的條塊化,還有申請授權途徑的不明晰,普通創作者很難獲得授權。當此之時,為“授權獲取困境”破題,也就頗顯重要。
這里面,可資參照的樣本是音樂版權授權模式。前幾年,圍繞KTV跟音樂人、版權代理方的版權糾紛就動輒引發爭議。但后來,隨著音著協等第三方介入,困擾業界已久的相關問題迎刃而解。
就影視業與影視二次創作行業的沖突而言,也可以考慮引入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理順授權流程與條件,并面向涉事多方制定合理版權結算和收益分成規則,實現多方共贏。
說到底,在影視剪輯被聯合抵制這事上,該明確一點:違法侵權當“禁”,合法授權當“立”。要反對侵權,也要探索共贏之道。
□李不凡(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