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個植樹節 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面臨哪些新形勢?

2021-03-12 11:01:35

來源:互聯網

3月12日是我國第43個植樹節,增綠護綠再次走進公眾視野。

近年來,義務植樹盡責形式在我國發生了哪些變化?我國持續開展的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面臨哪些新形勢?又將采取哪些新舉措?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全民履“植”盡責,開創中國特色國土綠化之路

早春三月,草長鶯飛,又是一年植樹播綠的好時節。

在曾經的“死亡之海”庫布其沙漠,春季植樹治沙活動“庫布其植樹節”如期啟動。16年來,庫布其植樹節從未間斷,已經成為一個傳統。經過30多年有效治理,庫布其植被覆蓋率達53%,動植物種類增長恢復到500多種。

在江西吉安市吉州區培模村委會澎佳門自然村,不少村民正挽起袖子,拿起鐵鍬植樹。隨著全民植樹和高品質綠化工程的推進,村里綠樹成蔭。得益于省道S442、昌吉贛高鐵沿線等重點區域整地造林,500多個自然村展現生態新貌。

和吉州區一樣,如今,不少村莊以鄉村綠道、鄉村森林公園等方式打造森林小鎮,對鄉村周圍宜林荒地、取土棄土場等實施復綠增綠,讓綠色走進村莊的每個角落。

3月11日,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發布《2020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完成造林677萬公頃、森林撫育837萬公頃、種草改良草原283萬公頃、防沙治沙209.6萬公頃,有力保障“十三五”規劃目標如期實現,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作出重要貢獻。

“從中央到地方、從城市到鄉村,全民共同履‘植’盡責,開創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土綠化之路。”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東生指出,我國森林覆蓋率已由20世紀80年代初的12%提高到目前的23.04%,森林蓄積量由90.28億立方米提高到175.6億立方米,人工林面積穩居全球第一,全國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由10.1%提高到41.11%,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由3.45平方米提高到14.80平方米,城鄉人居環境總體上實現了由黃到綠、由綠到美的轉變。

線上線下融合,“云端植樹”讓善舉有了新形式

今年是我國全民義務植樹運動開展40周年。3月10日,杭州植物園,一場特殊的“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授牌暨義務植樹活動正在舉行。

這場植樹活動最大的亮點,就是運用互聯網等技術,為適齡公民履行法定植樹義務,提供線上線下結合的志愿服務類、造林綠化類、認種認養類、撫育管護類等多種盡責形式的服務保障,為市民提供一個義務植樹盡責和休閑旅游的好去處。

“在植樹護綠實踐中,大家可以通過低碳出行積攢能量,用這些綠色能量來澆灌公益林,之后可以轉換成實體樹木,在干旱地區種植。”杭州西湖西溪景區植物園辦公室工作人員江水恒介紹。

從線上延伸至線下,從虛擬能量到現實植樹,“互聯網+”為全民義務植樹提供了新路徑,為植樹節提供了新的詮釋空間。

關鍵詞: 43 植樹節 大規模 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