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8 02:30:32
來源:互聯網
將在校大學生全面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體系,需合理分配資金,不讓醫保繳納成為大學生的經濟負擔。
為完善中國醫療保險制度,實現全民醫保,早在2008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就下發指導意見,明確將在校大學生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范圍。
作為一項專門針對大學生的健康保障制度,把大學生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障體系中,不僅能提高大學生的醫療保障水平,也有利于減輕大學負擔。但就目前情況看,這一制度在實施過程中,仍存在諸多現實問題,亟須新的政策規范。
從大學生層面來看,在“自愿參保”原則下,大學生人群因群體特殊性,整體參保率并不高,醫保制度難以發揮保障作用。
究其原因,一方面,大學生多數無主動收入,受家庭條件限制,可能存在經濟條件差、無經濟能力參保的情況;另一方面則是大學生群體的醫療意識、健康保健意識較薄弱,也因此對醫保關注度不高,對醫保制度以及相關程序等都缺乏了解,對自身權益比較忽視。
而在學校及醫療系統方面,相關醫療保險服務水平也較低。校醫院作為大學生醫保的直接執行者,缺乏標準化管理,且運行環境和質量因各校重視程度不同而差異明顯,對醫保相關知識的宣傳和教育也明顯不足。
此外,大學生大多還存在異地就醫現象,而其醫保報銷范圍不盡合理,報銷要求過多,手續相對繁雜。比如,報銷只針對大學生住院,而不覆蓋門診醫療。但從實際情況看,大學生患病多集中在感冒咳嗽等常見病、多發病,所需多為門診醫療,現制度就無法真正解決其需求。
對當前大學生醫保存在的問題,國家層面的政策制度也較少,缺乏統一規范。這也導致其在實施中,由于政府職責不明確,相關政策紅利難以落實,不少地區甚至沒有專門負責大學生醫療保險的部門和責任人。
為此,國家層面應盡快出臺新的政策文件,將在校大學生全面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體系,監督并保障這項制度的執行與實施。
要建立健全大學生基本醫療保險政策及制度體系,就需要在政策層面做出明確的統一性指導和規范,并出臺落實細則,協調現行各類醫保體系之間的沖突。同時,也需要加強管理與實施,科學合理確定其具體籌資標準并劃分政府和學校、學生的分擔比例,縮小地區間大學生醫療保險水平的差距。而合理分配資金,不讓醫保繳納成為大學生的經濟負擔,尤其重要。
在當前全國試行的醫保改革試點中,大學生個人繳納標準每人每年在200元至350元左右。如將在校大學生全面納入醫保體系,對于貧困家庭來說可能存在一定負擔,建議地方財政對其個人繳納部分給予補貼。在保證大學生全面參保的大原則下,針對困難學生,通過申請、審核、代繳的方式解決其現實困難。
此外,也要針對大學生加大醫保宣傳力度。醫保機構、高校和校醫院等相關各方,可通過通知、班會、主題教育、講座等形式,來普及醫保政策,鼓勵大學生積極入保,并引導其建立正確的就醫觀。
更為關鍵的是,在將大學生全面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后,高校應引入健康管理機制,對學生健康進行全面監測、分析、評估,并提供健康咨詢和健康教育指導,對于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全程干預,以治未病。從可持續發展角度看,這不僅能有效減少衛生資源耗費,也為進一步開展校園健康管理打下基礎。
□皮劍龍(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金臺律師事務所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