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 | 云南:地下764米的“攻堅戰”

2021-02-11 15:15:44

來源:互聯網

  央視網消息:正在建設當中的大理至瑞麗鐵路高黎貢山隧道全長34.5公里,這條隧道要穿越19條斷裂帶,幾乎是涵蓋了所有會影響隧道施工的不良地質條件和重大風險,平均每天只能掘進六到七米。

由于高黎貢山地質條件特殊,隧道施工需要開挖4個豎井,以達到多個作業面同時施工的要求,其中最深的一個深度達到了764.74米,創造了國內同類工程施工先例。在今天的新春走基層,就讓我們跟隨記者的鏡頭,一起到地下700多米的施工現場看一看。

高黎貢山隧道總共要開挖4個豎井,在地下通過連接線實現聯通以后,形成隧道的主洞,再向山體兩側掘進,提高井下作業效率。我們進入的豎井深度764.74米,數字如此精確,是為了確保4個豎井最終能夠精準聯通。

隨著吊桶一路向下,我們感到溫度和濕度在明顯增加,攝像機鏡頭上也蒙上了一層水霧。

施工方告訴我們,在打隧道的過程中,涌水是會隨時出現的,或大或小。我們在現場看到,作業面上密密麻麻的涌水封堵口已經有70多個。而就在幾天前,施工人員正在作業時,又遇了一次大的涌水險情。這個時候,需要馬上先將處理裝置放進出水口,再進行封堵作業,并且這一步驟只能靠人來實現,其他機器、設備都無法做到。這樣噴薄而出的涌水水壓高達7兆帕,連打進巖層二三十米的鉆頭都能直接沖出來,工人師傅們作業的時候必須格外小心,從側面上去,避開水頭,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目前現場的抽排水能力最大只有每小時100立方米,應付日常抽排足夠用,但遇到這樣突發的大涌水,如果不及時堵住,整個豎井就會面臨被淹沒的危險,大家5年的努力也可能因此前功盡棄。司景釗和現場技術人員討論后,很快把下一步的施工方案確定了下來。

司景釗帶領團隊多次試驗后,最終用高壓慢速注漿的方式,并達到了最好的效果,經過4天的搶險,涌水最終得以控制。雖然現在實施的方案已經是所有設計線路中最佳的一個,施工過程還是異常艱難,像高黎貢山隧道這樣的深度和施工方式,在鐵路建設上很多都是第一次嘗試,所有的難題都要邊摸索邊解決。

高黎貢山隧道建設,不同的作業點面臨著不一樣的難題。這幾張照片,是前段時間在斜井施工作業面拍攝的幾名工人由于長期在高溫和潮濕的環境下作業,一些工人出現了皮膚潰爛的情況。

55歲的李剛勝是立拱班班長,剛開始出現皮膚潰爛的時候他并沒有在意,等發現嚴重時已經沒辦法再正常工作。

經過及時治療,工人們的身體得到了恢復,而水質檢測也沒有問題。醫生分析,主要原因還是高溫。測溫后發現,作業區域最高的地溫達到了39.4℃,而拱頂溫度還要更高,達到了42℃。項目管理層和醫生商量后,拿出了兩個改善方案,一是安裝大型制冷機,通過管道把冷風輸送到工作區域,把溫度降低個5—6℃,一是把每個班的4小時作業時間調整為兩個小時到三個小時之間,加大工人輪換,避免長時間的高溫作業。

而除了艱苦的施工環境,對施工人員來說,更難對付的是山中復雜的地質情況。

就在記者跟隨采訪的時候,隧道主洞作業面遇到了破碎巖層,不斷坍塌的碎石,導致硬巖掘進機無法正常工作。

施工用的是我國目前生產的最大硬巖掘進機,直徑達到了9.03米,90%以上的設備都是國產自主研發的,也是專門針對高黎貢山隧道特殊地質打造的。可以說,在其他輔助坑道沒有建成的情況下,硬巖掘進機就是隧道開挖的主力,一旦停下來,就意味著工期又要拖延。

司景釗說,開工5年多,他們邊施工邊搶險,處理的險情已多達上百個。在正常施工的情況下,高黎貢山隧道平均每天能掘進6到7米,如果遇到險情,工期還要耽誤,短則三四天,長則要耽誤幾個月。有一次,由于涌水太大淹沒了豎井,他們光抽排水就抽了9個月,5年只掘進了12.3公里。

走出隧道的時候,已經快到晚飯時間了,我們在井口再次遇到了班長李剛勝,他正在跟家人視頻通話。

為了響應疫情防控號召,老李不打算回四川老家過年了,這個春節,他要和工友們繼續堅守在崗位上。今年的春節,也將是他在高黎貢山隧道施工現場度過的第六個春節。

關鍵詞: 新春 基層 云南 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