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穩妥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嚴禁以任何形式公布高考狀元

2021-02-08 20:16:37

來源:互聯網

近日,教育部發布《關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積極穩妥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嚴禁通過任何形式公布、宣傳、炒作“高考狀元”“高考升學率”“高分考生”,深入實施強基計劃,進一步完善招生程序和辦法,優化考核內容和形式。

教育部規定,健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高考組織工作機制。各地各校應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認真履行主體責任,按照國家教育考試組考防疫要求,結合實際進一步細化和落實組考防疫工作方案,保障廣大考生和考試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嚴格落實安全保密制度,嚴厲打擊考試舞弊行為,完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通知還提出,完善高考入學機會公平保障機制;今年繼續實施重點高校專項計劃;進一步落實和完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高考的政策,加強高考報名資格審核,嚴厲打擊“高考移民”,切實維護招生秩序。

深化高校考試招生改革也是今年的重點任務之一。教育部要求,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等第三批高考綜合改革省份全力做好新高考落地各項工作,精心制定考試和錄取工作方案,確保改革平穩落地;深化考試內容改革,堅持立德樹人,加強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考查和引導;深入實施強基計劃,進一步完善招生程序和辦法,優化考核內容和形式;大力推進高職院校分類招考,完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評價方式。四是強化高校考試招生監督管理;嚴格落實國家、省級、高校、中學四級信息公開制度;嚴格落實高校招生“30個不得”“八項基本要求”等工作紀律,嚴格執行招生計劃和招生政策,嚴厲查處違規行為。

教育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強化對治安、交通、衛生防疫等方面的綜合保障,為殘疾人平等參加高考提供合理便利。各地各校堅持正確的教育政績觀,進一步規范高考成績發布和相關宣傳工作,嚴禁通過任何形式公布、宣傳、炒作“高考狀元”“高考升學率”“高分考生”等。

延伸閱讀 高考放榜多些淡定

恢復高考四十多年來,每個高考放榜日的來臨,都牽動千千萬萬家庭的神經。作為一個全民話題,人們更樂于討論的是誰家的孩子考了多少分,誰是今年的高考狀元,狀元背后有什么故事。于考生而言,高考放榜日對應的則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的現實。是考試,必然有分數多寡、排名高低;有競爭,難免要分出榜內榜外、線上線下。可不論如意與否,都應該多些淡定。

每每看到跑教育的媒體同行把鏡頭對準“高考狀元”,或者看到有關個別高考失利者極端行為的報道,筆者總會想到兩個唐代的“考生”——孟郊和張繼。唐德宗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46歲的孟郊終于中了進士,放榜之后他難掩心中激動,寫下“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詩句,道出了高中的無盡喜悅。同時期的考生張繼卻沒那么幸運,榜紙那么大、那么長,就是容不下他的名字。夜泊楓橋,徹夜無眠,張繼寫下千古名篇:“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一千兩百年前,在那個一考定終身的時代,“落第者張繼”實現了逆襲。作家張曉風在散文《不朽的失眠》中感嘆:“一千兩百年過去了,那張長長的榜單上曾經出現過的狀元是誰?哈!管他是誰,真正被記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張繼’。有人會記得那一屆狀元披紅游街的盛景嗎?不!我們只記得秋夜的客船上那個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場不朽的失眠。”每每讀到這一段文字,筆者內心總是感到無比溫暖。

今日之高考放榜,與一千多年前科舉考試的“放榜”決然不是一回事,甚至與一二十年前也有很大的改變。相對以往,以考試這種相對公平的方式選拔人才,基本形式沒有變,但是考試的錄取比例、考試與個人前途的聯系等已發生了很大變化。一錘定音的時代已經過去,高考成績對個人命運的影響力也大幅減弱。人們可以找到很多高考改變命運、成就人生的案例,也能輕松找到很多高考不如意者走向成功的勵志故事。

生活有萬千通途,不只是考上重點大學一條路。在高考這場競技中,春風得意者值得祝賀,成績不佳者也不必沮喪。天道酬勤,只要努力奮斗,鮮花和掌聲總會眷顧。

近日,教育部發布《關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積極穩妥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嚴禁通過任何形式公布、宣傳、炒作“高考狀元”“高考升學率”“高分考生”,深入實施強基計劃,進一步完善招生程序和辦法,優化考核內容和形式。

教育部規定,健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高考組織工作機制。各地各校應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認真履行主體責任,按照國家教育考試組考防疫要求,結合實際進一步細化和落實組考防疫工作方案,保障廣大考生和考試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嚴格落實安全保密制度,嚴厲打擊考試舞弊行為,完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通知還提出,完善高考入學機會公平保障機制;今年繼續實施重點高校專項計劃;進一步落實和完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高考的政策,加強高考報名資格審核,嚴厲打擊“高考移民”,切實維護招生秩序。

深化高校考試招生改革也是今年的重點任務之一。教育部要求,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等第三批高考綜合改革省份全力做好新高考落地各項工作,精心制定考試和錄取工作方案,確保改革平穩落地;深化考試內容改革,堅持立德樹人,加強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考查和引導;深入實施強基計劃,進一步完善招生程序和辦法,優化考核內容和形式;大力推進高職院校分類招考,完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評價方式。四是強化高校考試招生監督管理;嚴格落實國家、省級、高校、中學四級信息公開制度;嚴格落實高校招生“30個不得”“八項基本要求”等工作紀律,嚴格執行招生計劃和招生政策,嚴厲查處違規行為。

教育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強化對治安、交通、衛生防疫等方面的綜合保障,為殘疾人平等參加高考提供合理便利。各地各校堅持正確的教育政績觀,進一步規范高考成績發布和相關宣傳工作,嚴禁通過任何形式公布、宣傳、炒作“高考狀元”“高考升學率”“高分考生”等。

延伸閱讀 高考放榜多些淡定

恢復高考四十多年來,每個高考放榜日的來臨,都牽動千千萬萬家庭的神經。作為一個全民話題,人們更樂于討論的是誰家的孩子考了多少分,誰是今年的高考狀元,狀元背后有什么故事。于考生而言,高考放榜日對應的則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的現實。是考試,必然有分數多寡、排名高低;有競爭,難免要分出榜內榜外、線上線下。可不論如意與否,都應該多些淡定。

每每看到跑教育的媒體同行把鏡頭對準“高考狀元”,或者看到有關個別高考失利者極端行為的報道,筆者總會想到兩個唐代的“考生”——孟郊和張繼。唐德宗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46歲的孟郊終于中了進士,放榜之后他難掩心中激動,寫下“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詩句,道出了高中的無盡喜悅。同時期的考生張繼卻沒那么幸運,榜紙那么大、那么長,就是容不下他的名字。夜泊楓橋,徹夜無眠,張繼寫下千古名篇:“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一千兩百年前,在那個一考定終身的時代,“落第者張繼”實現了逆襲。作家張曉風在散文《不朽的失眠》中感嘆:“一千兩百年過去了,那張長長的榜單上曾經出現過的狀元是誰?哈!管他是誰,真正被記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張繼’。有人會記得那一屆狀元披紅游街的盛景嗎?不!我們只記得秋夜的客船上那個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場不朽的失眠。”每每讀到這一段文字,筆者內心總是感到無比溫暖。

今日之高考放榜,與一千多年前科舉考試的“放榜”決然不是一回事,甚至與一二十年前也有很大的改變。相對以往,以考試這種相對公平的方式選拔人才,基本形式沒有變,但是考試的錄取比例、考試與個人前途的聯系等已發生了很大變化。一錘定音的時代已經過去,高考成績對個人命運的影響力也大幅減弱。人們可以找到很多高考改變命運、成就人生的案例,也能輕松找到很多高考不如意者走向成功的勵志故事。

生活有萬千通途,不只是考上重點大學一條路。在高考這場競技中,春風得意者值得祝賀,成績不佳者也不必沮喪。天道酬勤,只要努力奮斗,鮮花和掌聲總會眷顧。

關鍵詞: 教育部 穩妥 推進 考試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