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3 15:02:46
來源:網易科技
近日,“阿里P10趙海平面試王垠”引發程序員業內爭議。此前,王垠受邀請去阿里巴巴面試,面試官是P10(研究員)的趙海平。王垠稱在整個面試的過程,趙海平根本不是在發掘一個人的才能,而是質疑簡歷,同時貶損其博客內容,并且在面試中大談“P vs NP”(計算機領域的超級難題)的說教。最終由于負面反饋,沒能入職阿里。
但是趙海平則稱,王垠應該把自己最拿手最出彩的工作分享給面試官,詳細解釋為什么難,為什么有意義,為什么對公司有著深遠的影響,而不是直接問面試官是做什么的,到底懂不懂;趙海平還稱“如果不服氣,可以再來,或者用其他方式證明自己的實力,而不是不遺余力的抨擊面試官。”此外趙海平表示,整個面試的結果是公司團隊性的決定。“如果我的意見不靠譜,依然會被團隊否決。”
據介紹,王垠曾被保送到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直博,但最終退學。此后又分別從康奈爾大學和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分校退學。他擅長寫博客,在程序員圈頗有聲望。
而趙海平是Facebook的第一個中國員工,并于2015年加入阿里。他稱自己的主要工作是在Facebook做了PHP編譯器,在阿里巴巴領導了團隊在Java里加入了透明的協程。
有知乎網友表示,他們二人可能對面試的態度不一樣,王垠是認為自己是個人才,被邀請面試,更希望阿里巴巴說說有什么地方,值得自己加入;而趙海平認為要招高級職位,當然要好好問問來面試的人。最終導致了面試時的沖突。你認為這事誰是誰非呢?
以下是王垠的回應
@無垠王垠
寫作『再談“P vs NP”問題』背后的故事,經過了幾個月,我覺得應該解密一下,不然老窩在心里。下面這些內容也會加入到這篇文章里面。
為什么有人能有機會當面對我那樣說話呢?事情是這樣的。當時阿里巴巴有一個項目組想請我加入他們。由于網上到處找不到我準確的聯系方式,我又不怎么看LinkedIn一類的,聯系了我一兩個月才聯系上。我看他們好像很誠懇,最后終于決定跟他們談一下。雖然我常常聽說阿里的“996”現象,辦公室政治很嚴重,但這種高級別的職位,他們又如此誠懇,心想也許可以了解一下。
經過再三邀請,我最后成行訪問了杭州阿里巴巴總部。我對阿里的工作環境和技術水平感覺一般,但人還是誠懇的。回來之后他們問我要簡歷,說要放進系統里面走個流程,因為集團的硬性要求,得讓另外一個部門的人交叉面試一下。我本來沒想給簡歷的,因為只想隨便看看,沒想這么正式的加入。不過最后還是給了,他們安排了一個視頻面試。當時我也不知道要見誰,以為是某位高級別的阿里“partner”,但沒想到遇到了這個人。
整個面試的過程,他根本不是在發掘一個人的才能,對于公司能起到的正面作用,卻一開頭抓住我的簡歷,說:“你回國之后的一年怎么沒去工作?你是富二代嗎!” 然后把我的博客翻出來,一篇篇的挨個貶損我:“你寫這些有什么意義,什么價值呢?我不覺得我從中能學到什么……” 接著就開始他關于“P vs NP”的說教,完全不給人回復的機會。
我的朋友們聽說有人這樣對我說話,都說:“要是我跟他面試,直接掛了他的電話。” 所以我還算是客氣的了,不卑不亢的據理說話,直到最后都還是禮貌相待。
當然,最后的結果是由于他的負面反饋,阿里這個項目組跟我的合作沒能談成。我的阿里的朋友查了這個人,是一個阿里的 P10,對我說:“阿里這項目組好可憐。這么好的事被某人給破壞了!” 我看這些人心誠才打算去看一下,到頭來卻弄得如此不愉快。阿里巴巴因此給我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以后的合作就基本不用考慮了。
據了解,這個人傳說以前是 Facebook 的第一個華人員工,他的 FB 工牌上寫著“The Greatest Computer Scientist”(最偉大的計算機科學家)。自視如此之高,所以有如此的表現也不足為奇了吧 :)
以下是趙海平在知乎的回應:
作者:LESSuseLESS
我是趙海平,猶豫再三,還是回復一下王垠同學的質疑。之所以猶豫是因為,在我的職業生涯中面試過一兩千人了,從來沒有在事后回應過面試者,因為面試訓練里告誡面試官最好的做法是不回應,而且揭露細節和具體原因是違背公司規定的,但是我理解和同情王垠的感受和面試失敗的挫敗感,本著愛才惜才的動機,就簡單的解釋一下吧,只不過依然不能違法的揭露過多的細節,只能針對有疑問的地方稍加解釋,見諒了。
整個面試最關鍵的過程恰好是對簡歷上具體工作的詳細了解,這個王垠在博客里完全沒有提到,實際上我問了將近二十到三十分鐘,我希望王垠能夠意識到這部分才是面試真正考核的部分,應該盡量把自己最拿手最出彩的工作分享給面試官,詳細解釋為什么難,為什么有意義,為什么對公司有著深遠的影響,而不是直接問面試官是做什么的,到底懂不懂,很遺憾,我恰好是做編譯器的,在Facebook做了PHP編譯器,在阿里巴巴領導了團隊在Java里加入了透明的協程,所以這個面試也確實是王垠運氣不太好吧,遇上了我 :-)
至于博客的討論是在簡歷工作討論之后了,如果不是出于尋求亮點發掘能力,我是不會去看博客的,當時也只討論了一篇,其他的很多都是經驗性分享,我是不可能在一個高級別的面試中詢問的。這一篇P vs NP我本以為我們意見交換的很好,最終達成了一致意見,那就是“并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但是有其價值和理論意義”,整個過程只有5到10分鐘吧。我沒有說過“你太自以為是了”,“你成天寫那些博客,有什么價值嗎“,“你寫這些有什么意義呢,什么價值呢?”(這句話正常語氣的詢問是有的,那就是面試的一部分呀),“我不覺得我從中能學到什么”,”你居然連“P vs NP”都敢批“,甚至沒有說過” 知不知道“P vs NP”要是解決了,世界將有天翻地覆的變化,多少的計算難題會被解決“,我的確說了一句,如果P = NP,那么上面多層的計算難度的大廈會塌陷成一層了,是不是這句話被理解成了“世界會有天翻地覆的變化”?
正好借此機會,我譴責一下36氪的小編“飯遙“,https://36kr.com/p/220539這篇文章是2015年寫的,當時剛剛回中國,不明所以,我只是想問他/她兩個問題,(1)我什么時候表示過要來拯救阿里的代碼了?(2)工牌上是口號(slogan)不是頭銜 (title),工牌是2007加入Facebook時公司說可以印上自己喜歡的稱呼或者口號,我寫的是 “The Greatest Computer Scientist!” 是有一個感嘆號的,是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偉大的計算機科學家,當年的我和王垠一樣躊躇滿志,但是當年的我一事無成,沒有任何資本驕傲和自負,即使今天我也從來不覺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結果被小編蹩腳的英文和缺乏職業道德的做法,刻畫成一個自大的人,所以希望飯遙可以站出來向我道歉。
但我不希望王垠像飯遙一樣想怎么寫就怎么寫。一個失敗的面試只是說沒有符合高級別的要求,并不是對一個人的全盤否定,如果不服氣,可以再來,或者用其他方式證明自己的實力,而不是不遺余力的抨擊面試官。
順帶提一下,整個面試的結果是公司團隊性的決定,我是被邀請給反饋的,如果我的意見不靠譜,依然會被團隊否決,我非常希望王垠的那個“阿里的朋友”在非法的告訴王垠我的名字的同時非法的告訴王垠詳細的理由 :-) 或許可以幫助王垠理解這個面試結果,我也很希望這個“阿里的朋友”可以主動來找我好好聊聊這件事哦,請我去面試還出賣我 :-)
好吧,我確實很愛開玩笑,當時開了一個玩笑,簡歷上有一年的空擋沒有工作,這個是個red flag (警惕性信息),我必須要詢問原因,我很友好的開了個玩笑“不需要掙錢的呀,富二代那種?;-) 現在想想的確不合適,希望王垠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