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動力鋰電池材料龍頭天力鋰能IPO:擬募資8.57億向大動力市場進軍

2022-08-08 16:25:18

來源:榕城網

說起被新能源改變的出行方式,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電動汽車,實際上電動自行車也乘了鋰電池的東風,特別是新國標于2019年4月實施后,鋰電池在國內電動自行車市場的裝配量逐年提升,抓住這一市場機遇的新鄉天力鋰能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天力鋰能,證券代碼:301152)間接客戶涵蓋電動自行車行業第一梯隊的愛瑪、雅迪、小牛等知名品牌,產品在電動自行車領域市場占有率占據首位。

2022年8月8日,在公司啟動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IPO招股之際,天力鋰能董事長王瑞慶表示,僅僅是做電動自行車和電動工具等小動力市場龍頭還不夠:“上市以后,我們兩條賽道,一條是磷酸鐵鋰賽道,一條是三元材料的賽道。三元是我們一直堅守的,我們把小動力這一塊牢牢的抓在手里,同時要向大動力進軍,募集到的錢肯定要投到大動力產業鏈上,因為大動力有大市場。”

天力鋰能多年來與星恒電源、天能股份、長虹新能源、海四達、橫店東磁、中創新航(原中航鋰電)、蜂巢能源、鵬輝能源等多家知名鋰電池廠商密切合作,產品已應用于東風小康、通用五菱、瑞馳、奇瑞等國產電動汽車品牌,公司2021年電動汽車用三元材料銷售額比2020年增長495.83%。同時,公司還布局了電池回收板塊,A股新能源產業鏈的一顆新星正在快速崛起。

專注電池材料

天力鋰能總部所在地河南新鄉被譽為“中國電池工業之都”,當地有我國“一五”期間興建的第一個研制和生產各類堿性蓄電池專業基地,2005年當地獲批全國僅有的2家“國家級化學與物理電源產業園”之一,公司總部就位于該園區內。

在電池產業環境和研發技術支持下,天力鋰能現實際控制人之一的王瑞慶先生與原實控人李樹群先生開始創業,1993年共同投資新鄉市群力電源材料有限公司(后已注銷),從硝酸鎳、硫酸鎳起步,再生產鎳氫動力電池負極材料、堿性電池負極材料,到如今整個團隊已經成為三元材料行業的一支重要力量。

“天力鋰能在2009年成立的時候,磷酸鐵鋰市場不太好,我們就確立了發展三元材料的戰略,逐步發展壯大起來。”王瑞慶表示。

此后,公司自主開發了具有獨創性的三元正極材料專有技術(前驅體氫氧化鎳鈷錳共沉淀合成技術、鎳鈷錳酸鋰高溫固相合成技術等),使公司在2014年就成為行業內少數的同時擁有前驅體和成品的三元正極材料供應商之一。

雖然王瑞慶多年從事教育工作,但作為校長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形成了穩健的經營風格。同時,王瑞慶長期擔任天力的企業發展顧問,對新能源行業及天力較為熟悉。因此,他2013年10月辭去教職并擔任公司總經理,其經營管理能力得到了充分認可,并在李樹群先生因病逝世后進一步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全面負責公司戰略發展、生產經營及日常管理,帶領公司在2015年10月成功登陸新三板,在融資平臺助力下擴大產能,公司發展步入快車道。

根據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發布的《2014年中國三元材料廠商產值排名》,天力鋰能綜合產能占國內市場份額為9.1%,在國內生產廠商中排名第五。此后,由于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尚未爆發,公司瞄準了電動自行車和電動工具領域,持續占據該領域2019年、2020年三元材料的出貨量第一名,市占率保持在40%以上。

從低鎳到高鎳

天力鋰能作為國內主要三元材料供應商之一,全程參與了鋰電池在電動自行車領域應用和推廣的過程。公司的客戶星恒電源、天能股份、博力威,三者在電動自行車用鋰電池領域市占率合計占60%以上。對應不同領域的相關產品,公司采取柔性生產線,完成不同技術路線產品的生產線布局。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體系在不斷完善,量產需要用大量的電池,我們鋰電池材料也是其中重要一環。大動力和小動力生產工藝是一樣的,我們順理成章切入了大動力領域。”王瑞慶表示。

公司招股書中也介紹,由于新能源汽車用動力鋰電池自2016年起快速發展、市場空間巨大,公司的主要客戶如星恒電源、橫店東磁、海四達、駱駝集團等也在積極切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由于公司與上述客戶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因此亦根據客戶需求研發、生產了相關電動汽車用三元材料產品,作為配套廠商涉足新能源汽車領域。

公司2021年與專注于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蜂巢能源簽訂正式的供貨協議,標志著公司全面向大動力市場發力,目前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根據招股書,公司2021年動力電池領域營收達12,663.87萬元,同比大幅增長495.83%。

在確保安全性能的前提下通過高電壓化和高鎳低鈷化入手,提高產品性價比、提升能量密度是三元正極材料行業較為明確的發展趨勢。目前天力鋰能產品體系包括了3系、5系、6系、8系等市場主流產品,并且具備7系、9系、NCA、無鈷材料等產品的生產能力,實現了低鎳、中鎳、高鎳三元材料產品型號全覆蓋。特別是高鎳的8系產品增長較快,2021年產銷量達1000噸以上,收入占比達到14.07%,在新能源汽車及高端電動工具領域得到客戶的認可。

王瑞慶表示:“過去公司做小動力市場,它的特點是終端客戶非常多,需要的產品種類、型號、性能以及交期具多樣化,單個產品規模較小,所以需要一個車間生產一種材料型號,公司的一體化生產模式更加具有競爭優勢。在大動力市場,對一致性有更高要求,同一型號就要達到萬噸級產能,我們現有的技術完全可以實現大動力電池廠商各項指標要求下的規模化生產。”

因此,公司本次IPO擬募資8.57億元,募投項目的設計產能配置就是以高鎳三元材料為主,兩項目合計達產后可以實現年產高鎳三元材料產品13,600噸,同時項目也可以根據鋰電池市場發展新動態和不同客戶的需求變化,兼顧生產5系、6系等三元材料相關產品。

據中信建投2022年7月的研報中測算,2022年全球高鎳三元正極需求超過40萬噸,其中國內超過10萬噸,海外超過30萬噸,乘用車為主要需求來源;2025年需求超過150萬噸,國內超過40萬噸,海外超過110萬噸,高鎳車型推出和放量驅動需求高速增長。研報判斷三元高鎳環節為未來幾年需求增速最快的環節,2022至2025年年均復合增速為53%,超過磷酸鐵鋰的40%。

三元材料與磷酸鐵鋰此消彼長

2022年7月,天力鋰能IPO剛獲得證監會同意注冊批復之后,公司就宣布將在四川雅安投資建設年產2萬噸磷酸鐵鋰材料項目,總投資額8億元。

“有人問我,你們做三元的企業,為什么做鐵鋰?我告訴他,未來的電池材料一定是三元和磷酸鐵鋰并存,起碼10年之內改變不了。”在王瑞慶看來,公司具備在這兩種電池材料之間的技術和市場遷移能力。

比亞迪于2020年3月發布刀片型磷酸鐵鋰電池(簡稱“刀片電池”),實現新型磷酸鹽系正極材料的技術創新,磷酸鐵鋰電池系統的能量密度顯著提升,與三元電池的差異日益縮小。因此,王瑞慶覺察到比亞迪新技術中電池和pack一體化帶來的新市場契機,啟動了公司的磷酸鐵鋰項目。

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磷酸鐵鋰電池產量占鋰電池總產量的近6成,同比增長2倍多,但仍供不應求。同時,不僅有其他電池材料企業上馬磷酸鐵鋰產線,甚至磷化工、鈦白粉企業都紛紛跨界做磷酸鐵鋰,但行業人士普遍認為跨界并能落地的項目并不多。

天力鋰能憑借先發優勢有能力深耕這一賽道。王瑞慶指出,公司過去沒有重點去做磷酸鐵鋰,實際上有了三元材料的成熟技術積累之后,要繼續做的話磷酸鐵鋰的技術更簡單。

“從前驅體到后端的研磨、燒結的必須是一體化,沒有幾十年的技術經驗積淀,不知道運用指標、支撐手段讓各種材料壓實,很難做出一致性高的產品,行業預判也沒有材料企業精準。如果沒有積累,單純看磷酸、鐵的成本低沒有用,跨界過來的企業會發現不好做,跨界須謹慎。”他表示。

王瑞慶還指出,目前大多數鋰電池廠的產線都是既能做磷酸鐵鋰的電池也能做三元鋰材料的電池,轉換很容易,兩個路徑將會是此消彼長。在現在鋰礦開采周期長的情況下,下游電池廠擴產太快,鋰價處于高位,磷酸鐵鋰有價格優勢;未來上游鋰礦產能釋放,鋰價回歸理性,三元材料價格又比磷酸鐵鋰更有優勢了。(CIS)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