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樸中醫院:小暑養生重在護養心脾、淡補飲食

2022-07-07 15:35:28

來源:晶報網

小暑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一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五個節氣,一般在每年公歷7月6日至7月8日交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曰:“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

素樸中醫院提醒大家,小暑節氣意味著天氣進入了“上蒸”時期,也是進入伏天的開始。“伏”是伏藏之意,《漢書》中有注云:“伏者,謂陰氣將起,迫于殘陽而未得升。”即“伏”意味著熾熱中暗暗隱藏了陰氣,是一種比較危險的氣候,所以應當少外出以避暑氣。

小暑前后大眾該如何養生?

天氣炎熱時人容易情緒激動、煩躁不安、心煩意亂、困倦乏力,而這易傷及人的臟腑。大家在自我養護和鍛煉時要戒躁戒怒,保持心平氣和,心情舒暢,讓神經系統處于寧靜祥和的狀態,確保身心機能旺盛,以符合“春夏養陽”的傳統養生原則。

夏季人體代謝增加,同時天熱汗出,營養物質流失,應注意顧護陽氣,不宜過食生冷或過度吹空調,以免寒邪入臟腑,導致發熱、腹瀉、嘔吐等。暑濕之邪漸盛,濕邪困脾,素樸中醫院建議飲食上需注意補充清熱解暑、健脾利濕的食物,可飲用綠豆湯、竹葉清茶,清心利尿;飲用酸梅湯,酸甘化陰、開胃消食;還可以在小暑時節食用一些健脾除濕的粥,如將紅豆、薏米、白扁豆、芡實、山藥等一起熬制,老少皆宜。

夏季在五行中屬火,對應的臟腑為心,心主神志,汗為心之液,故煩暑之時,人們常出現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癥狀。因此,小暑宜養心,注意清心火。

古人云“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我們首先應注意平心靜氣,保持良好的心態、穩定的情緒,心靜自然涼;同時應注意動靜結合,盡量選擇一些比較緩和的健身方式,如八段錦、太極、散步等,避免大量出汗損傷陽氣。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