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錄安洲港區為例,探究綠色港口建設中的新型倉儲模式

2022-04-25 13:29:40

來源:壹點網

由于港口的煤炭、礦石、砂石等散料堆場在裝卸作業、堆存及運輸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粉塵,目前已經成為環保部門開展大氣污染治理的重點。目前,國內港口碼頭的散貨堆場大多采用建設防風塵抑塵網和植造防風林帶、苫蓋、灑水抑塵等方法控制揚塵污染,但均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港口散貨堆場存在的環境問題。各地區環保部門有相關要求表示要對露天堆場實施全封閉,然而,由于港口露天堆場面積大,堆場數量多、堆料種類多、堆場分散、水文氣象及地質條件差等因素,如果實行堆場全封閉,將耗費大量的建設成本,給企業帶來巨大的資金壓力。

▲常州港錄安洲港區散貨堆場氣膜項目效果圖

隨著常州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港口也在不斷轉型升級,智慧港口、綠色港口成為了港口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主攻方向。常州港錄安洲港區堆場全封閉使用新型氣膜結構,總面積達27萬平方米,以下結合常州港錄安洲港區散貨堆場全封閉案例,闡述一種新型綠色低碳的光伏氣膜在港口露天堆場環境治理封閉領域的應用優勢:

一、綠色低碳、節能環保

氣膜膜材采用高透光率膜材,白天無需燈光照明,膜材本身的材料特性有助于夜間燈光漫反射,節約照明能耗。光伏氣膜制造的大部分材料、設備在工廠完成加工生產,現場進行安裝即可,建造過程對水電需求量小且對場地要求很低,節約土地資源。氣膜封閉堆場是內部微正壓,是一個相對密封的空間,封閉堆場內粉塵不易擴散到室外。氣膜設置了室外空氣凈化過濾裝置以及室內降塵裝置,可以實現粉塵的回收處理,達到粉塵零排放標準,避免粉塵外泄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二、空間環境自動調節

氣膜港口堆料倉設有新風換氣系統及空氣質量監測系統,并與氣膜的智能控制系統聯動。當室內粉塵、有毒有害氣體含量超標亦或是夏季室內產生的濕熱氣體過高時,氣膜智能控制系統可自動開啟室內新風換氣及除塵系統,將室內的粉塵、有毒有害氣體、濕熱氣體及時排出至室外,保持室內舒適空氣環境質量可控。

三、建造成本低、可個性化定制

氣膜料倉獨特的結構特點決定了它的造價經濟,采用特殊膜材做外殼,室內無梁無柱,沒有鋼構件,對地基承載力要求較小,可以在松軟地基上建造,基礎非常簡單。一般建造成本比傳統形式低30%-50%。可根據場地需求定制不同規格尺寸、不同形狀及不同使用壽命的氣膜料倉。

四、適用于港口軟土地基

常州港錄安洲港區存在最常見的軟土地基,如果按照傳統港區建設,對軟基處理大多采用換填法、深層攪拌法、真空聯合堆載預壓法等來進行軟土地基處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軟基處理周期長,工程建設成本高。現在錄安洲港區采用的氣膜封閉倉儲則規避了大部分的問題。

氣膜在港口膜封閉結料倉應用時其結構受力主要為上拔力及水平力,地基承載力主要為四周基礎墻體自身,基礎擋墻一般采用懸臂結構或框架結構,基礎埋深約2米,墻高約2-3米,墻寬300-400mm,基礎擋墻本身自重較輕,因此對地基要求較低,地質情況較好的區域建造氣膜料倉時無需進行地基處理,地質情況較差的區域(像軟土地基、高度濕陷性黃土、淤泥質土等)只需進行簡單的地基處理即可滿足結構安全性的使用要求。

五、助力建設現代化清潔能源企業

利用太陽能和風能是建設“綠色低碳港口”的核心措施之一。中成空間通過技術創新將光伏與氣膜應用技術相結合,為企業解決環保問題的同時,還能提供清潔能源,助力企業實現綠色轉型。實現氣膜封閉堆場運行用電自給自足,余電上網或戰略儲能。助力港口企業節能減排,聚力“雙碳”港口建設,開創綠色港口發展新模式。

▲中成空間湖南產研基地

隨著國家“雙碳”目標的持續推進以及港口企業自我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綠色低碳港口”建設被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中成空間將持續秉持“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公司在光伏氣膜領域的優勢,助力港口企業打造綠色示范口,引領智慧綠色港口發展新潮流。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