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車主或將可自行查看行車數據

2021-05-07 09:58:46

來源:南方都市報

搶走上海車展大半流量的特斯拉維權事件,最終真相仍未水落石出,行車數據成了解決糾紛的核心所在。

上個月,特斯拉向當事車主提交了事故前30分鐘行車數據,同時也在媒體上公布了事故發生前1分鐘的行車數據,但并未解決質疑。

5月6日,南都記者從特斯拉廠家方面獲得可靠信息,為了讓用戶能夠自由查看車輛后臺數據,目前正在開發線上信息系統平臺,以供所有車主查詢獲取車機交互的數據,預計年內上線。

尚未公開的EDR數據或成解決紛爭關鍵

有關新能源的數據監測,我國此前已作出規定。《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和電動汽車相關國家標準在車輛運行數據監測方面均作出明確要求,允許企業監測的數據限制在車輛運行安全、故障、充電、能耗情況等有關車輛運行狀態方面的信息。對于企業而言,車輛數據的采集可幫助其完善產品與服務,甚至是預防潛在的風險。

根據國家相關要求,所有的在華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都要建立自己的產品運行安全狀態監測平臺,以便對自己產品的運行狀態進行監測。

(特斯拉上海車展維權事件風波未了。)

日前,中汽協還推出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汽車大數據平臺解決方案,并發布了“數據可信存證區塊鏈平臺”,意在利用區塊鏈技術加強數據監測過程中的安全性,為企業提供數據可信存證服務,讓消費者享受更好的信息服務。

因此,也有業界人士認為,對于特斯拉此前公布的數據,其真實性無須過分擔憂,包括特斯拉在內的車企數據,都要接受國家和地方政府的監管,而特斯拉的車輛數據是車輛網關讀取車內各部件信號并以加密形式存儲,存儲后的數據采用加密技術記錄,無法直接讀取、修改、刪除相關數據。至于數據來源,是行駛中各種傳感器傳給車輛再通過網絡傳給服務器的,是具有真實性、完整性的車輛數據。

但在上海車展的維權事件中,目前只有特斯拉“單方面”公布的數據,且維權事主認為己方未超速、車輛剎車“失靈”,外加缺乏剎車踏板行程數據等,目前已有的數據,依然未能解決這宗持續了數月的糾紛。

因此,車輛的“黑匣子”,將成為解決糾紛的關鍵。以特斯拉Mode3為例,其車輛黑匣子(EDR)數據是在車輛本地存儲的且定格的。EDR數據的讀取通常需要專用設備與車輛進行物理連接,這能夠保證EDR數據不被修改。EDR數據也逐漸成為執法機構在進行事故調查時的重要依據。

如何讓數據被合規有效查看?

除了監管部門、執法部門以及企業外,消費者也享有對自己車輛行駛數據的知情權。特斯拉維權事件也表明,除了汽車廠商,相關部門以及消費者,該如何有效的查看和使用數據,成為解決矛盾的關鍵所在。

此前,特斯拉也根據鄭州市場監督管理局的要求向當事車主提供了事故前30分鐘的車輛數據,但出于對用戶隱私的保護,目前個人用戶想要獲取車輛數據,需要通過公檢法等政府監管部門,申請書面要求才能提供。

(事故頻發,特斯拉微博號頻頻發布聲明。)

對于用戶未來可否查看后臺數據,南都記者今日從特斯拉內部人士處獲得可靠信息,目前正在開發線上信息系統平臺,以供所有車主查詢獲取車機交互的數據,預計年內上線。

智能電動汽車開始普及,汽車的數據監管,卻一直處于相對薄弱的狀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兼技術部部長王耀表示,針對自動駕駛數據的確權以及發生事故后車企公布數據的流程還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在自動駕駛數據安全的監管方式上,雖然有不少法律法規,但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仍存在一定的不適用性。

“建議政府部門可針對智能網聯汽車涉及的不同數據類型,修訂、補充不適應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所需的法規及標準,同時建議通過采用多中心化數據治理模式,進一步完善智能網聯汽車的數據監管體系。”王耀認為。

特斯拉上海車展維權事件發生后,多地特斯拉車主遭遇交通事故時,都質疑車輛的剎車以及安全性。

比如,就在五一小長假首天,廣州一輛特斯拉Model 3在停車場遭遇碰撞事故,駕駛員稱,車輛“突然加速”越過兩個停車位的限位桿后繼續向前,導致事故發生,而特斯拉則表示,結合后臺數據,碰撞發生前,制動踏板并沒有被踩下的動作,在碰撞發生前2秒左右,車輛的加速踏板被深度踩下,同時車速快速上升并很快超過18公里/小時,然后車輛記錄了碰撞的發生,碰撞的時候速度不超過20公里/小時。

若車主可以查看相關后臺數據,類似的“糾紛”,可以得到更好的解決。

關鍵詞: 特斯拉 行車數據